第43章 空間站建成 (第1/2頁)
定居月球:人類最後的淨土 睡夢中清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2125年4月1日,疾馳集團的高軌空間站專案啟動,航天部新成立了一個部門,空間站專案部,它是由疾馳集團和航天集團共同成立的一個部門,駐地在疾馳集團D座10樓,和疾馳集團航天部的駐地在同一棟樓裡,兩個公司的人員辦公地址是分開的,四位經理在20樓辦公,三位院士在10樓辦公,在15樓設立了一個公共辦公區,用於共同專案研究,三位院士屬於暫時借調,在疾馳集團工作半個月,又回到航天集團工作半個月,直至專案結束才完全離開。
空間站是由多個模組組成的複雜系統,這些模組包括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等。
核心艙,作為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為航天員提供了長期的居住環境,並支援飛船和擴充套件模組對接,從而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實驗艙,主要用於應用試驗,與核心艙對接後可開展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實驗艙還具備組合體控制任務。
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製的火箭發射升空,作為航天員的重要載具,幫助航天員往返地球和太空站。
貨運飛船,由大直徑的貨物艙和小直徑的推進艙組成,用於提供補給支援。
此外,空間站還包括生活區和工作區,生活區內有獨立的睡眠區、衛生區、鍛鍊區,還配有太空廚房及就餐區等,設計上最大程度考慮到私密性和便利性。
目前的第一步是建造核心艙,其設計是發射四顆同型別的火箭,把核心艙送入軌道,再透過對接,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空間。
高軌火箭的研究對於吳院士來說非常簡單,他在航天集團工作這些年,都是從事高軌火箭的研究,蔣經理和吳院士相互配合,再加上李院士和沈經理的加入,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研製出第一顆空間站的衛星,經過商討,把它命名為:“空間一號”。
空間一號運載火箭的引數是:火箭整體高度是68.2米,直徑5.6米,總重量1580噸,推進器起飛重量2050噸;整流罩高度是25.3米,直徑5.68米;核心艙高度是15.4米,直徑是5.3米,核心艙推進器高度是3.5米,直徑是5.3米;火箭推進器高度是24米,直徑5.6米;四個助推器的高度是18米,直徑2.8米,飛行速度18千米每秒,既定軌道高度36000公里,預計到軌時長1.5小時,火箭推進器會經過三次加速,三次分離。
經過五天的測試,所有裝置執行正常,做好了發射前的準備,發射時間定在2125年6月15日。
發射之前,還是得先申報,拿到手續後才能進行發射,馬斯科整理好資料,拿到航天局申報,現在的流程變得簡單許多,只用航天局透過就行,其他部門只用電話申報就行,再加上這是和航天集團合作的專案,航天局很快就審批完成了,一切準備就緒,發射工作提上日程。
2125年6月13日,韓經理開始組織運輸部對火箭進行運輸工作,經過一天的忙碌,在第二天早上,把火箭成功運到發射場,然後由秦經理組織人員,把火箭放上發射架,發射前的準備就做好了。
蔣經理和吳院士再次對火箭進行檢查,秦經理和王院士則在控制室裡除錯裝置,並觀測軌道的情況,離發射時間還有一天,馬斯科和趙總也提前來到發射場,在控制室裡觀測火箭的情況。
到了晚上,發射場周圍一片寂靜,周圍二十公里內完全沒有人,黑漆漆地一片,只有發射場有點亮光,馬斯科和四位經理,還有三位院士簡單地開了一個會,大家就一起去吃飯了。
在飯桌上,馬斯科說:“這裡條件有些差,辛苦三位院士了”。
吳院士說:“還好吧,上次就來過這邊”。
王院士說:“上次來這邊我還有些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