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歲月如梭,轉眼間數年已逝。此時此刻,杏林堂內外那片繁茂的杏樹林已是碩果累累、掛滿枝頭,如同一串串金黃色的小燈籠般搖曳生姿。
而與這滿樹金黃交相輝映的,則是源源不斷前來問診就醫之人組成的長龍隊伍。
這些人中有步履蹣跚的老人,也有被家人攙扶著的孩童;他們或面色蒼白、病容憔悴,或滿臉焦慮、憂心忡忡,但無一例外都懷揣著對健康和生命的渴望與期盼來到此處尋求良方妙藥。
整個杏林堂瀰漫著濃厚的草藥香氣,彷彿給所有置身其中者帶來了一絲希望之光。
白紫蘇這個名字,如今在膠東半島可謂家喻戶曉、聲名遠揚!每當有人談起那位醫術高明、妙手回春的神醫杜仲時,便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他那得意門生——白紫蘇。
杜仲站在窗前,望著窗外那片繁茂的杏樹林,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他深知自已年事已高,醫術的傳承迫在眉睫。於是,經過深思熟慮,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打破祖上傳下來的陳規舊矩!將家傳醫學寶典傳授給白紫蘇。
原來,杜仲家族有一本珍貴無比的醫學寶典——《醫宗金鑑》,這本書凝聚了祖輩們數代人的智慧結晶與行醫經驗。然而按照家規,此書只能傳於族內子孫後代,旁人不得染指。但此時此刻,面對天賦異稟且勤奮好學的白紫蘇,杜仲覺得若繼續墨守成規只會讓中醫瑰寶蒙塵於世。
於是,在杏林堂的一間靜室內,一場莊重的傳授儀式正在進行。杜仲將那本泛黃的古籍交到白紫蘇手中,眼中滿是期許與信任:“紫蘇,這本《醫宗金鑑》是我家族數代人的心血結晶,今日我將其傳於你手,望你能珍視它,將它發揚光大,造福蒼生。”
白紫蘇雙手接過古籍,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師父放心,弟子定不負所望,將中醫精髓傳承久遠,弘揚光大!”
而在杏林堂的另一角,阿魏獨自一人坐在角落,心中五味雜陳。他沒有想到,師父最終會將那本珍貴的醫書傳給白紫蘇,而非自已。這種失落與不甘如同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讓他喘不過氣來。
“為什麼……為什麼不是我?”阿魏喃喃自語,聲音中充滿了痛苦與不解。
一直以來,阿魏都是個生活規律、自律嚴謹的人,甚至可以說是滴酒不沾。然而今天,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卻無法抑制自已的情緒,決定前往酒館借酒消愁。
走進喧鬧的酒館,阿魏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坐下。他望著眼前那杯晶瑩剔透的白酒,心中思緒萬千。
在阿魏的心裡,杜仲既是撫養自已長大的父親,又是傳授醫術的師父。
那年秋天,陽光正好。杜仲在山坡上尋找草藥的時候,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微弱的啼哭聲。他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來,便順著聲音找過去,結果在草叢裡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小嬰兒。
看到這情況,杜仲心裡一軟,當下決定把這個小可憐帶回家養著,還起了個名叫:杜阿魏。
打小,杜阿魏就跟著義父杜仲專心學習醫術。雖然他天資一般,沒啥天賦,但好在特別勤奮、非常刻苦,時間一長,倒也學了些醫術皮毛。
阿魏這人吧,有點兒內向,嘴笨得很,不過呢,他洞察力倒是挺強的,還會察言觀色,又懂得人情世故,特別會體貼人呢!
在平日的相處中,杜阿魏與義父杜仲還有師姐紫蘇的感情越來越好。特別是對紫蘇,更是有了不一樣的感情。可惜紫蘇只是把他當親弟弟一樣看待。
杜仲收了杜阿魏當養子,又收了紫蘇當弟子,本想讓這倆孩子繼承自已的衣缽,把醫學發揚光大。
誰知道杜阿魏這小子會錯了意,居然覺得義父是想撮合他和紫蘇在一起!
這樣的想法在杜阿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