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物燥,小心火燭!”街頭巷尾響起錚錚鑼鼓。

此時欣樂樓還是燈火通明,酒香四溢,徜著大門口我貓著瘦小的身子跟著幾個大人的屁股竄進了欣樂樓。

因為身子小,便能在桌椅之間鑽來鑽去,身形尤為靈敏,有人似乎發現不對,我嚇得腳下生風,速速滾開。

在一樓大廳的樓腳下找了個好地方,我鬼鬼祟祟的探頭看著這群夜生活頻繁的華服貴人們,吃香喝辣談天說地。

酒香濃郁,人聲嚷嚷,這地方就是繁盛的酒肉花香處,夜晚的燈火給繁鬧的酒樓增添了幾分朦朧和醉意。

欣樂樓一共三層樓,簡單的圓形環弧建造,全紅木料構造,能聞見紅木料的淡淡香氣,讓人羨慕又嫉妒。

一樓是寬敞整潔的吃飯場所,二樓有上等的雅間,那些華服錦衣的人勾肩搭臂走進一間間雅間。只有三樓籠在暗中,讓人看不真切。

其實我最注意的是這裡每個人的穿著,京涼人穿著只有幾個特點:

第一浮誇,沒有款式,照搬舊念。

第二什麼什麼華麗的東西都往衣服上趕,這種奢靡之風盛行,在京涼城中很是常見。

就如窮苦人只穿褥子衣,披馬甲,有錢人就穿高檔的紡織布料,皇室只穿金絲線,金縷線製成的刻板服裝。

京涼城中還沒有形成特定的風格,也沒有很多代表京涼的特色服裝,以至於那些北魏,南魏的人總是叫京涼城的人為鄉巴佬!

我每次看見那些高檔的面料穿在流鼻涕的二傻子身上就難受得慌。

但也喜歡看那些漂亮帥氣的人撐著一件毫無特色衣裳的那種自信,天下地上為我最亮。

不過剛剛那個黑衣人,衣服布料實屬罕見,大致是我沒見過的。

此時已經已經子時過半,我撐著疲憊的身子坐在樓角下,心下決定在欣樂樓借住睡一夜。

好酒樓就是不一樣,連這種樓梯底下都一塵不染,我隨意靠在牆壁上就著閃閃燈火,伴著低語和淺笑緩緩入睡。

前世的我學習的是服裝設計,二十六歲已經是個設計師,我最出色的手藝就是剪裁,跟著鬼裁設計師傅學了不少東西,不過始終沒能好好的發展出抱負。

我穿越的前一天,一位陌生人以“尺木”為名寄了一份快遞。

那是一件很特殊的古代服裝,顏色為煙霞色,手肘部位、裙翼兩側、裙角封邊都採用金線縫製,皆是出自手工藝。

大約估測一下,這衣服不算上剪裁和刺繡,光縫製,定型都要用兩個月以上。

不是因為縫製費力,而是根本不敢費力地對待那面料,稍稍一捏就褶皺,而且不能用熨燙。

我初見那面料時定為罕見的纖雲錦,不過來了這裡我才知道那件衣服的面料叫:銀霓虹細絲錦。

柔軟細膩的手感像一雙手放在水中,感覺得到卻抓不住的觸感,與黑衣人穿著的面料同出一轍。

而且那衣服樣式是皇宮妃嬪所穿的傳統大袖,上繡龍鳳祥文,刺繡針法卻是少見的,至少六種以上,不顯雜亂,反而顯得十分特殊。

我自來了古代也沒怎麼見過如那件衣裳一樣的高階面料,其實我穿越的原因就是因為那件倒黴衣服。

前世的記憶已經恍惚,今生活過七年也是奢侈,我在青衣巷的日子都是把這一天當作最後一天過,所以我珍惜當下,但同時也非常在乎生命。

在青衣巷稱霸的時間裡,我也畫過好多畫本子,也想有一天在這裡作出屬於自己的服裝。

我想著不求名垂青史,只是掙點小錢,順便改變他們侷限的想法,服裝也可以多樣化。

據我瞭解的京涼城,是個重視文化,藝術追求造詣頗深,可用食物製作精美,好於享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