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言是易家繼承人,在她出生之前,易家老太太就發話了,如若她的母親沒有生下男丁,易侯爺也就是她爹就得納妾。
易侯爺和他夫人青梅竹馬,感情頗深,易侯爺不願納妾有人介入他們二人間。
他就想了這麼個損招,讓剛出生的小女兒以男子的身份應付侯府老太太。
易老夫人見此也就不逼易侯爺納妾了,只要有繼承人就行。
旁的她也不多問。
易言就這樣長到了十七歲,她的女兒身就侯爺和身邊嬤嬤知曉。
是了,侯夫人也不知,易侯爺怕妻子心裡有負擔,索性也瞞著她了。
每日喝著奇怪的湯藥,她十七了還沒來葵水。
她見府中的小丫鬟十五歲就來了。
不過這樣也好,她不用擔心身份暴露了。
膳廳裡,除了外嫁的三位姐姐,今日所有人都在一起。
易老太太開口:“言兒如今十七了,該訂一門親事了。”
易侯爺不急不慌的說道:“娘,不急,等言兒科舉結束後再說吧。
您老有時間和葉老夫人去看看葉子戲,她不是約了您很多次了?這整天待在府中也是無趣的很。”
易老夫人瞪了一眼侯爺,轉過來問易言,“言兒,你怎麼看?”
怎麼看?能怎麼看?
她就一女兒身,難不成當真娶個媳婦回來?耽誤人家嗎?
她將目光放在父親身上,希望他能幫幫她。
哪知,易侯爺眼裡只有夫人,他在做他的好丈夫,他給夫人夾菜,給她說坊間趣聞。
一個眼神都沒給易言。
易言只好硬著頭皮說:“祖母,孫兒覺得父親說得對,一切等孫兒考取功名以後再說,到時候孫兒有好的名次,不是有大把的閨秀任選?”
易言站起來給老夫人夾一塊肉,順手將一盅湯放在祖母面前,“祖母,您說是不是?”
老夫人:“言兒說的有理。還是言兒有孝心,不像有些人連根菜葉子都沒夾過。”
易侯爺聞言夾了大塊炒時蔬,“母親,您吃!”
老夫人被氣得沒脾氣了,看著兒媳婦鵪鶉樣,哪有當家主母的樣子,氣得都氣飽了。
不氣不氣,要是她氣病了,這幾個孩子就沒人護著了。
這爹孃只顧著自已,孩子是死是活完全不在意。
“言兒,易家的門楣就靠你了。你姐姐他們過得好不好就指望你了。”老夫人說完嘆了口氣。
易言有點一言難盡啊,她只好點點頭應答,她也不敢有差錯。
她都進了皇家書院了,要是身份攤開,他們家是犯了欺君之罪。
因從小都是男兒身份長大,也是偶然才發現她原來是個姑娘。
她每日習武,讓自已顯得孔武有力。
易言每日溫書,應對接下來的考試。
科舉很快就到了時間,只有祖母關心她,每日命人做一些溫補的食物療養她。
至於父親母親他們出去遊玩泛舟去了。
這次考試的策論是如何應對水患。
隔幾年南方就要鬧一次水災,嚴重的傷害良田,毀了農作物。
朝廷一直治水,一直都沒有縮小損失的方法。
這次易言十拿九穩了,她去江南遊學之時遇見了一位朋友,兩人將此事討論了一番。
她發現此人是大慶朝的“禹”,他的治水能力對上朝堂上的酒囊飯袋綽綽有餘。
她將兩人之間的談話整理一番寫了上去。
若天子看見了,她就將人舉薦上去。
這樣的人才不應該不應該被埋沒。
揭榜時,易言榜上有名,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