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有竹臨風(3) (第2/3頁)
震驚!我穿越成李清照的小姑子! 兒蛋狗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向我指了個空位。與明倫閣不同,因男女之防,先生與學生之間垂了一片珠簾。
座位在右後方靠窗,前面是李清照,左面是趙蕙蘅,斜前方應該就是岐國公的孫女王氏了。
我剛屈膝坐下,立刻意識到不對勁。兩手空空,我的書箱,似乎在翻窗逃離時忘了帶走,遺落在明倫閣了!
完了,這下完了,要是被發現,肯定會被列為重點懷疑物件。
可是眼下得先把這節課混過去,我戳了戳李清照的背。
她目不斜視地往後移了一寸。
“借支筆。”我說。
挺得筆直的背微微一震,隨後她從筆筒中抽出一支毛筆,反手遞給我。
拿到筆後,我又向左側的趙蕙蘅輕咳幾聲。
她也面不改色地往我這邊移了一寸。
“借本書。”我說,“隨便哪本都可以。”
她滿臉不情願,但還是趁著夫子低頭時遞了冊書過來。
有了筆和書,我裝模作樣地聽起課來。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黃夫子念及此處,閤眼撫髯,身體也跟著輕輕晃動。彷彿正置身江南春水之中,隨波逐流,臥眠聽雨。
趙蕙蘅隨手塞的是一本【金剛經】,又是熟悉的沒有標點,我只能盯著【如是我聞】四字發呆。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正看到【大比丘眾】,忽感一道目光落在腦門,我暗道大事不妙。果然,下一秒,夫子慈中有威的語調,穿過珠簾,悠悠飄到耳邊。
“趙小娘子。”
我下意識站起身,又飛快坐下。
王氏回頭看了我一眼,轉身捂嘴竊笑。
“你可知‘壚邊人似月’一句,所用何事?”
“可是‘卓文君當壚賣酒’?”好巧不巧,卓文君算是我老鄉,我對她的事蹟也略知一二。
“正是。”他挑眉,繼而道:“詞也,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此句暗含‘文君賣酒’一典,熟事虛用,與全作渾然一體,自然流貫。乃用事,而不為事所使也。”
他起身,在案前緩緩踱步。
“【花間集】由後蜀趙崇祚編選,多為花間派詞。自溫飛卿而下十八人,凡五百首,乃近世倚聲填詞之祖也。雖文之靡,而長短句精巧高麗,情真而調逸,思深而言婉,可謂工矣。”
“長短句遣詞最難工,稍不如格,便覺齟齬。諸位可將此集誦讀,領悟音韻句法,以宜文辭。”
趙蕙蘅和王氏紛紛應聲。李清照一手托腮,目光在書冊上流連,直到夫子點到她,才如夢初醒般點點頭。
“趙小娘子?”他又微笑著看我。
“學生定會反覆誦讀!”我朗聲答道。
“好。”他讚許地點點頭,“不過小娘子入學晚,之前講學落下不少,還請自行背誦【金剛經】第一品至第五品。”
我一邊應下,一邊手不自覺地去抓髮髻,怎麼倒退千年還是逃不過背書的命。
課後,王氏湊到趙蕙蘅身邊,耳語道:“她是你誰啊?”
趙蕙蘅絕望地閉了閉眼,咬著牙關道:“……姑姑。”
“啊,不會吧。”王氏拖長了音,“你們看起來一般年紀,而且她…...”
我斜了她一眼,不要當著本人的面說壞話!
趙蕙蘅提著書箱,腳步邁得飛快,頭也不回出了學堂。
王氏追趕了她幾步無果,轉頭笑眯眯地對我道:“我叫王令嫻。”又指了指李清照,“這是我表姐,李清照。”
“幸會,久仰。”我說。
李清照收拾好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