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則與燕小乙一同覲見太后,並向其詳細稟報了這件事情。此時此刻,儘管吳中尚未成為吳國真正意義上的掌權者,但他深知太后才是那個掌握實權之人。任何行動都必須得到太后的首肯,絕不能有絲毫隱瞞。

此外,吳中心中一直惦記著追查父王和王兄的死因。雖然他們突如其來的離世看似對吳中有所助益,但他絕不會對此心懷感激之情。相反,他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找出真相,並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自已地位的人。在吳中眼中,無論是父王還是王兄,都被視為潛伏在暗處的敵手。畢竟,能夠如此輕易地致使兩名王室成員命喪黃泉的勢力,他日難保不會以同樣方式讓自已莫名其妙地送掉性命。

太后耐心傾聽完吳中的全盤計劃之後,不禁慨嘆自已這個孫兒已然具備了帝王應有的冷酷無情和智謀策略。於是,她放心地將此事全權交由吳中自行處置,相信以他的能力定能妥善解決。接著,吳中又問起了當年自已被趕出的原因。

太后屏退了左右然後語重心長的對著吳中說到:“當年你父王將你趕出王宮也是迫不得已,你六歲時,一位來自稷下學宮的老道士來到吳國說自已有卜卦通神之能。你父王就將他請了過來,想請他過來算算。那道士為每位王子都進行了占卜測算,唯獨到你時,他卻臉色大變對你父王說道,此子乃是帝君降世,生前必定一統寰宇造福萬民,死後必定飛昇上界登臨帝位。”

你父王聽後喜出望外,立刻著手籌備冊封事宜,欲立你為世子。然而彼時吳國勢單力薄,內憂外患交困,周邊列強虎視眈眈,朝局波譎雲詭,各方勢力盤根錯節。

聽聞此訊,與吳毗鄰之楚國、越國及南疆淮夷皆蠢蠢欲動,伺機而動。他們迅速結盟,以雷霆萬鈞之勢猛攻吳國邊境。面對如此凌厲攻勢,你父親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迫不得已只得將你逐出王宮,並忍痛下令處死你生母,以此平息戰火,保全黎民蒼生。

自此以後,你父王為保國家太平,被迫陸續將其子女遣送至各諸侯國安身立命,充當人質。歷經千辛萬苦,方才換得吳國今日之安穩局面。

吳中聽到這些話後,淚水如決堤般湧出眼眶,難以自抑地流淌著。他萬萬沒有料到事情的真相竟是如此令人痛心疾首!此時此刻,他深深地理解了當年父王所面臨的困境與無奈:一邊是親生骨肉,一邊則是需要守護的萬千子民。至此,原主原本埋藏在心中對父親的一絲怨恨煙消雲散。

如今,吳中樹立起一個嶄新的人生目標——讓吳國繁榮昌盛,變得更加強大;同時也要讓楚國、越國以及南方的淮夷等國家嚐到苦頭,為曾經遭受過的苦難報仇雪恨!

緊接著,吳中追問起關於父王和王兄身亡之事,太后回應道:“哀家並不知曉其中確切緣由,但能夠斷言的是,此事必定與朝廷中的那些異國勢力脫不了干係。孫兒啊,你務必處處留神才好!”

對此,吳中早已心知肚明。那幫人不僅冒名頂替自已,還假借其名義胡作非為,肆意詆譭他的聲譽。而他們這麼做無非是想混淆視聽,趁亂渾水摸魚罷了。

“祖母請放心!孫兒定當加倍小心謹慎。”吳中立下誓言,信誓旦旦地向太后作出保證。

當天夜裡,月黑風高,萬籟俱寂。

突然間,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緊接著便是一陣敲門聲。沈重心頭一緊,心想道:“來了。” 他起身走到門前,開啟門一看,只見一個身影站在門口,正是司直韋敖。

韋敖見到沈重,立刻拱手施禮道:“沈將軍,深夜叨擾,還請見諒。”沈重點點頭,讓韋敖進來說話。韋敖走進屋子,關好門後,兩人相對而坐。

剛一坐下,韋敖便開門見山道:“沈將軍,您的事情我已經有所耳聞。世子尚未登基繼位,便如此對待您,實在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