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半個月時間,吳軍便已攻克七座郡縣。與此同時,晉國與秦國也不甘示弱,各自奪取了楚國五座郡縣。

如今,楚國僅餘十七座郡縣。然而,這一系列重大事件卻被朝堂之上的相邦等一眾大臣牢牢隱瞞,並未稟報給楚王熊心。

此刻,楚王熊心每日沉浸於聲色犬馬之中,或許他確實對這些國家大事一無所知,又或許他只是故作不知。

無論如何,如今的朝政大權已然完全落入相邦元嘉之手。面對如此局勢,相邦元嘉正積極派遣使者與秦國、晉國以及吳國三國展開交涉,試圖尋求一種方式,能以最小的代價向其中一國投降。

三個國家都收到相邦元嘉的邀約,但他們彼此並不知曉對方也收到了同樣的邀請。因此,每個國家都誤以為只有自已能得到楚國剩餘的全部領土。

吳中在收到信件後,立刻召叢集臣商議此事。徐三激動地說道:“陛下,如今楚國已向我們投降,這意味著我們將擁有楚國的全部領土!”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然而,燕小乙卻皺起眉頭,冷靜地分析道:“陛下,臣認為其中必有陰謀。楚國雖已投降,但仍有餘力。他們遠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突然間向我國投降,其中必定存在蹊蹺之處。”

平日裡,燕小乙和徐三一直貼身保護著吳中,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信任關係。兩人直抒已見,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已的看法,而吳中從未對他們生氣過。

吳中思考片刻後說道:“你分析得非常有道理!無論如何,先將食物吃進肚子裡才是真實的。大軍休息過後,繼續發動攻擊。另外,派遣外交大臣衛仲文去探測一下楚國的虛實情況!”

“遵命!”士兵回應道。接著,兩人一同下去進行相關安排。

衛仲文接到命令後,立即動身前往楚國。當他抵達楚國時,他的侍衛突然報告說看到了秦國和晉國的大臣也來到了楚國。

衛仲文疑惑地問:“你確定沒有看錯嗎?”

侍衛肯定地回答:“大人,我絕對沒有看錯。其中一人是晉國的大臣,他身穿晉國王族的服飾;另一人則是秦國的公子,騎著一匹秦國的寶馬。不過,他們似乎並沒有互相發現對方,整個行程都由楚國的大臣陪同著。”

衛仲文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兒後說:“看來不僅僅是我們吳國受到了邀請啊!立刻向守衛通報,告訴他們吳國的外交令衛仲文到了。”

“是。”侍衛答道。

隨後,吳國的外交使臣帶著自已的衛隊,在楚國大臣的引領下前往他們的歇息之地。而此時,衛仲文卻以一種極為高調的方式進入了楚國的城池。一路上,他的隊伍被鮮花鋪滿道路,清水灑遍街道,還有震耳欲聾的鑼鼓聲相伴。這種大張旗鼓的行徑彷彿生怕旁人不知道他的到來一般。

“大人,我們如此高調地張揚是否妥當呢?”一名侍衛疑惑地向衛仲文詢問道。

然而,衛仲文微笑著回答:“正因如此,你才只能擔任侍衛之職啊!我們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前來談判,更為關鍵的是要探尋秦國與晉國兩國的動向。若不採取這樣引人注目的行動,那兩國又怎會留意到我們呢?再者,我們此舉亦打亂了楚國的如意算盤,但他們卻也不敢對我們如何。”

果然,衛仲文的這番話得到了印證。隨著他進城時鑼鼓喧天、聲勢浩大,不僅引起了楚國百姓們的矚目,就連晉國的趙木以及秦國的藍和二人也不可能對此毫無察覺。

元嘉心裡清楚,如今的楚國就像一艘破爛不堪的船隻,風雨飄搖,隨時可能沉沒。儘管他竭盡全力,但卻無法改變楚國衰落的國運。因此,他決定趁著楚國還殘留一絲價值時,儘可能地為楚國爭取一個有利的結局。

這樣一來,楚國的百姓便無需再承受戰爭的苦難,可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