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瑩點頭表示理解,他說:“當然,巴王,這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您需要慎重考慮。但請相信,楚國願意成為巴國的盟友,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希望您能儘快做出明智的決策。”

說完,米瑩向巴不離行了一禮,然後告辭離去。

米瑩在離開巴國之後又前往其他國家,他要讓其他的國家對吳國充滿敵意,在輿論上造勢毀壞吳國的形象,挽回楚國的形象。

在米瑩剛走不久之後,

太監過來稟報:“大王,吳國使臣衛仲文求見。”

這怎麼都在一天見朕,巴不離還沒有和大臣商議結果,衛仲文就來求見。

不用想吳國肯定也是為了庸地而來,但是沒有辦法,巴不離只能讓他進來。

“外臣衛仲文拜見大王!”衛仲文說道

巴不離問道:“朕猜,你一定是為了庸地而來!”

衛仲文說道:“大王真聰明!猜的真準!”

巴不離:“..........”

“合著你還挺驕傲啊!”巴不離在心裡面說道。

衛仲文接著說道:“大王,我王說了,只要大王不摻和我國與楚國的紛爭,這庸地可以送與巴國,而且我王給了我印綬,可以當場簽訂國書締結盟約。”

聽到這裡,巴不離有些心動,但他還是強裝鎮定,猶豫道:“這……容外使令朕考慮考慮!”

衛仲文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對方會有如此反應,他恭敬地回答道:“當然,外臣在驛館等候陛下的訊息!”

說罷,衛仲文規規矩矩地行了一禮,然後緩緩退了出去。

相比於楚國的使臣米瑩,衛仲文顯得有禮貌得多,而且他所給出的條件也更為誘人。不僅承諾將庸地送給巴國,還當場拿出了印綬,表示可以立即簽訂國書締結盟約,這無疑給了巴不離更大的誘惑。

而楚國只是口頭上答應了一些條件,甚至連庸地的歸屬問題都含糊不清。相比之下,巴不離自然更傾向於接受衛國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