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鬼子太不把國人命當一回事了,說是草菅人命,那是一個個地道的惡魔。

竟然將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牌子懸掛在‌上海外灘公園上,如此的惡毒,真是條惡狗,狂吠的很。

中華民族歷來是有血性的,怎能如此受辱,讓這條洋狗來亂咬人呢!

這不在義憤填膺中,一個飛奔,直竄到那個肇事者的車上,一拳就將那個開車的傢伙打暈過去,這個傢伙,瞬間像氣球吸了氣,一下撲倒車上不省人事。

那個車子失控,無了方向而撞上街邊房舍,把個張木匠彈出八丈之遠,若不是他的輕功好,也是頭破血流要死的。

這還了得,打了洋人,毀了洋人車,訊息不脛而走,傳報到各洋人使館,傳到大清衙門,山河又要動盪起來了。

在這驚險的一幕中,過路街民,一片歡聲雀躍,打得好!不絕於耳,被洋人欺負已久的壓抑心情,終於有了舒展,解了惡氣,有了揚眉吐氣,拍手稱快了。

張木匠逞一時之勇,贏來了讚譽聲,卻給朝廷帶來大麻煩,捅了馬蜂窩,又有可能引起國際爭端,作為導火索,再叫慈禧割讓國土,賠償白銀,喪失主權。

此事後果是什麼?張木匠一個箭步,將那個血肉模糊的小女孩救起,沿街過街,遇房飛簷走壁,轉眼消失在出事點的視線外。

他是兔子逃了生,一溜煙淹沒在茫茫人海中,不知蹤影。可是那個被擊暈的洋人,車子撞翻了,待甦醒過來,已是動彈不得,周身好像散了架子,骨胳似乎斷了。

救生的慾望就是本能地嗷嗷叫,因為語言的不通,誰也聽不懂他在撕心裂肺地嚎叫什麼?但痛苦中依然流露出強悍和傲慢。

路人見狀,可有了看點,湊著熱鬧,都在指手劃腳,嗤之以鼻,甚至謾罵不已,以致唾液相向,欲以千夫所指,無病而死之心態,欲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洋人亦是紙老虎,不可怕,怕就怕在國人無骨氣,無絕死之抗衡,要有精神之覺悟,民族之氣節。

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恥辱了國人心靈,撕開了國人的面子,禮儀之邦,大清帝國形象蕩然無存,從主子到奴才都是以奴顏婢膝面對洋人。

可憐慈禧打不過外國人,卻為虎作倀殺中國人,以圖生存一隅耳,苟延殘喘,用子民的生命與中華的疆土,換得自已的安息之所。

這個主子誰要?完全失去民貴君輕的仁政理念了,自然是不得民心,也自然如唐太宗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了,自然要遭歷史所唾棄。

若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曰: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一切政治家的高屋建瓴,高瞻遠矚,都在於對百姓的仁政,修生養息,民富則國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才能禦敵於外。

而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在於民族的凝聚力,就在於人心向背的問題。帝王若施仁政,民眾必然愛國,一切都在韜光養晦中。

談古論道,自然今人如何?張木匠肇事逃逸了,可讓慈禧為難了。這個外國佬可是英國大使館成員,動了頭號列強,可勝比曹州教案。

這個斬頭拳是張木匠的絕活,一拳下來就能將對方的頸椎打斷,輕者頭身動彈不得,重者致人於死地。若活命就得不動頭,這哪能呢?十有九死。

這英國佬本還有生還的希望,就是車翻後造成第二次傷害,頭又著地,再加上英人救他時,又用力過猛,從車下將傷者拖出,拉斷了頸脖處的神經,一命嗚呼。

英國人自然找到慈禧問罪了,此乃軍事挑釁,限時日捉拿到兇犯,斬首示眾,並賠償百萬銀兩,否則,動武制裁。

英國可強悍了,大清沒辦法,人為刀俎,我為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