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省巡按大人,看到各自陳述,一邊有北洋大臣李鴻章支撐,一邊是皇上御旨撐腰,各執一詞。

誰是誰非,難以置信,更難分辯。畢竟是官場之事,兩頭都得罪不起,否則吹皺一池春水,渾渾噩噩,那是烏紗難保。

但上司終究要給下僚片言隻語,表個態度,搪塞敷衍了事。

即批文如下《批示》:

爾等上訴,皆系國之命脈,應以上忠帝王下慰百姓為準繩。

現各為其事,各為其利,國重民貴,皆以平安無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上對的起天子,下對的起黎庶。

故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臣公保一方平安。望爾等當自重,否則依法制裁。

光緒戊戌翌年日。

三方文稿,皆是一紙空文。推磨轉圈,又回覆到原點,似乎要偃旗息鼓,誰能橫制頹波。

然而,不在沉默中死,就在沉默中生,豈能就此善罷甘休。關鍵是人未放出,事未平息,目標未能實現。

六省巡按大人對待形勢,莫此為甚,而無動於衷,吳昊天激憤得羞惱成怒,似乎又無可奈何,面子蕩然無存。

這個竹懷源不是等閒之輩,飽諳世故,知來藏往。

他是前清道光年間的舉人,未達進士及第,雖為候補,但因家資厚實,良田千頃,商鋪百間,莊園十里。

自已無心為政,自效《桃花源記》,作隱士達人秀,卻又厚古薄今,好出風頭,成為地方豪紳,人稱聖達先生,又叫竹員外。

常以陸游的《感皇恩》:漠漠孤雲未成雨,來感嘆自已,懷才不遇,有心殺敵,無力迴天,一切隨緣,由他去吧!有著無可奈何的心境。

本是他在榜有名,屆時參會。

卻因竹員外平時為人十分機警,對官場之事,向來謹慎,自知之明,吳昊天之舉,絕非善良行徑。

故而假借身體有恙,函告請假。

吳昊天更是精驢禽獸,沐猴衣冠,奸詐之極。

覆函聖達先生:

函啟准假,甚憐憫閣老。

因按旨理政,會商國事,解民安危。請長子屆時列席,不得有誤!

覲安早愈!光緒年月日。

這次兒子被軟禁,更是心急如焚。

先見之明,卻又受其所困,畫鵠不成猶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犬,聰明反被聰明誤。然而,家用長子,國用大臣。

兒子安危冷暖要比老子更勝一籌,子承父業,長子是竹家的頂樑柱,未來的希望。

雖處弱冠年華,但已飽諳經史,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是地方小有名氣的秀才。

故而,竹懷源又結黨營私,蛇蟠蚓結,尋找新的出路。

聯合其它有糾葛的戶家,勾結賈政文的家人,去找現任李鴻章大人侍從,從五品的賈政文的兒子賈世道。

他們傾其所有,帶上訴狀,一路風餐露宿,隨運河乘船北上,結集赴京。

計劃先找李鴻章,不行再告御狀,鬧他個翻天覆地慨而慷。

這個李鴻章可算是主和功臣,現在權傾朝野,位居三公。

雖然採取的是割地賠款的伎倆,即使江山社稷支離破碎,但為大清帝國的苟延殘喘,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未代皇帝眼中也算是顧命大臣。

最起碼與洋人結下了深厚感情,愧落個崇洋媚外的賣國賊之聲譽。

其能耐在於能禦敵於外,也能引狼入室,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