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出塞 (第1/1頁)
殘疾人週週的生活之路 寫生活的週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以“出塞 王維”為引,我輕啟一段穿越時空的遐想,將這位唐代偉大詩人的足跡,融入那片古老而蒼茫的邊塞之地,編織出一個關於家國情懷、壯志未酬與詩意人生的故事。
---
出塞 王維,身負一襲青衫,腳踏邊關的黃沙,目光穿越千山萬水,直抵那遙遠的天際。他的心中,既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也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愁。此番出塞,非為遊山玩水,而是帶著朝廷的使命,前往邊疆安撫將士,體察民情,以筆墨記錄下這片土地的堅韌與哀愁。
行至雁門關,夜色已深,寒風如刀割面,王維停下腳步,望著城樓上搖曳的燈火,心中湧起無限感慨。他想起故鄉的溫暖,母親慈祥的笑容,以及那些曾經與他共飲論詩的朋友,此刻卻都遠在千里之外。但作為一名文人,更是一名肩負重任的官員,他深知自已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於是,他提筆在隨身攜帶的宣紙上,緩緩寫下:“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字裡行間,透露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也寄託了對邊疆戰士深深的同情與敬意。
次日清晨,王維繼續前行,穿越了一片片荒蕪的戈壁,終於來到了邊軍駐紮的營地。這裡,是真正的戰場前沿,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而又壓抑的氣息。他見到了那些日夜守衛疆土計程車兵,他們面容堅毅,眼神中卻難掩疲憊與思鄉之情。王維一一走訪,傾聽他們的心聲,用筆墨記錄下他們的英勇與犧牲,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苦楚。
在一次與將領的交談中,王維得知了一場即將到來的戰役。他深知戰爭的殘酷,卻也明白這是保衛家園、守護和平的必然之舉。於是,他提筆寫下了一首長詩,既是對戰士們的頌歌,也是對戰爭的深刻反思:“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首詩迅速在軍營中傳開,激勵了無數將士,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朝廷的關懷與期待。
然而,戰爭的殘酷遠超王維的想象。儘管他盡力用自已的方式去撫慰戰士們的心靈,但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仍能聽到遠處傳來的陣陣戰鼓聲和哀嚎聲,這讓他無法入眠。他開始更加深入地思考,戰爭的意義何在?和平的價值又該如何珍惜?於是,他更加頻繁地提筆,將所見所感化為文字,希望能以自已的方式,為這個世界帶來一絲光明與希望。
歲月流轉,王維的足跡遍佈邊塞的每一個角落。他的詩,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他的名,也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而當他最終踏上歸途,回望那片曾讓他魂牽夢繞的邊塞之地時,心中湧動的已不再是初來乍到時的迷茫與孤獨,而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敬意。他知道,自已雖已離去,但那份家國情懷、那份壯志未酬的遺憾,將永遠鐫刻在這片古老而蒼茫的大地上,成為永恆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