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張居正傳 (第2/3頁)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江湖無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知州驚懼,託病辭,居正奏請自帶州事,內閣同意。
既掌州事,居正擇難民青壯三千為兵,令李成梁、戚繼光掌之。
李成梁、戚繼光,皆駐軍也,出淤泥而不染,素有軍略,為居正信重,引為依賴。
軍成,圍駐軍,收其軍械,違法者皆送軍法司,留五百人編入新軍。
有兵為依,約二國和議,二國征戰三十年,兵精將廣,數各十萬,不以約談為意,居正決議出兵擊之。
因敵眾我寡,令李成梁、戚繼光各選二百精銳,以民船入二國都,突襲王府,擒二王以歸。
二王故舊部屬以重金賄孔雀路總管,劾居正私自動兵,居正對曰:“國法,封國叛者,人人得而擊之,今二國相互攻伐,不服王化,中樞不治,國將何國?”
上嘉許,令設軍分割槽,遣軍進駐,遂除二國,設細蘭府,以居正知府事,兼管軍民。
地方安靖,居正以地理優勢發展航運、旅遊,規劃珍貴木材種植與出口等,三年大治,上下敬服。
385年,擢南洲總督。
初南洲、東洲封國時以尺畫圖,未顧慮山川河流礦產,日久矛盾叢生,竟至兵戎相見,相互攻伐兼併至今,南洲僅餘四大國。
中樞所轄尚不如細蘭島大,且多為海港,雖海空軍強盛,然南洲軍區墮落,不能止戈。
居正就任,請調細蘭軍進駐南洲,樞密院準,因此得陸軍五萬。
其時,南洲海空軍疏於武備,戰船戰機多不能用,其兵多貪厚餉,憊於訓練,且國朝無土可封,爵位空為名號,因此將士不願效死。
裁汰老弱,修繕軍械,整訓軍隊,備戰之意顯露,四國驚懼,聯合彈劾,曰居正欲破壞地區和平,若不調離,必起兵以對。
居正答曰:“世宗時,天下景服,無敢側目者,今各國互攻,素無忌憚,何故?兵威不再也!
今若因叛逆威脅而讓,國朝威嚴喪失,東洲情況尤甚於南洲,必將自立。”
內閣憂慮,以輔臣高拱至南洲調停。
居正面呈,曰:“自古屬國攻伐,宗主或勒令退兵,或武力進討,無有委曲求全者。
國朝衰而未落,腐而未敗,稍加整治,依舊天下無敵。
且,國朝正統,教化萬民三百七十年,趙錢孫李併為四國,二十年爾。
四國征伐不斷,生靈塗炭,為供養大軍而橫徵暴斂,民心盡喪,王師正當解民倒懸。
四國優勢者,不過兵將善戰,然王師裝備精良,且可數敗,而四國一敗則潰。
至於四國聯兵百萬,離心離德之輩,必各懷鬼胎,徒為笑料爾。”
高拱不聽,次第訪四國,無功而返。
四國以為朝廷懦弱,越發囂張,各自遣兵於南洲軍區各基地外。
居正撤諸基地,退兵於文國,四國以為勝,爭相誇功而互不臣服,爆發內戰。
東洲見狀,三大國各自發兵吞併周邊小國。
朝廷問責,居正許以三年為期,若不能平南洲,以死謝罪。
原來,國朝並諸侯國海軍皆以巨炮戰列艦制霸大洋,而張居正以為飛機方為正道,遂建航母。
居正上奏太子請援,航務司半年而出十艘航母,又改民商船三十艘,並配飛機武器彈藥,兩年操練始成。
時陸軍整備完成,居正發檄文,趙國距文國近,遣戰列艦四艘來擊,居正使俞大猷率軍迎擊,旬日盡殲其艦隊。
居正令分兵,次第剿滅四國水軍,又以飛機擊縱深,盡滅其空軍,海空肅清兩路登陸,一年而擒四王,皆問罪除國。
南洲既定,東洲驚懼,紛紛遣使朝貢,以示恭順,然其攻並依舊。
居正奏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