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朱元璋傳 (第2/2頁)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江湖無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路貫通各地,又有電報傳遞訊息,可簡政。請並各小路,再改中樞機構以治。”
帝準之。
遂並廣東廣西瓊州為廣南路,並江西福建鎮東為東福路,並江東兩浙湖南湖北為長江路,如實種種,重定百二十五路。
又改六部為文教、衛生、工、商、農、水利、交通、銀、資源、刑、法、兵、禮、吏等十四部,改御史臺為督查、審計、立法三部,唯大理寺不變,各路總管府仿中樞依舊設曹。
改樞密院下各房為司,分別為參謀、訊息、軍情、兵籍、民兵、訓練、裝備、後勤、軍法、安全、宣教等十司,其徵兵之權由兵部負責。
劃各路軍為軍區,計有中原、北方、南方、西域、天竺、波斯、南洲、東洲、基輔等九大軍區。
基輔,西洲之公國也,本為西洲土著斯拉夫人所建,後忽必烈遣諸子孫西征,忽哥赤子也先帖木兒據之。
地未佔而軍區先設,國朝只待鐵路通達,便行用兵,訊息傳出,西洲諸公國惶恐,紛紛遣使朝貢,誓願臣服,皆不納。
為求自保,諸公國聯兵百萬,搶先進攻,王師固守邊境,百萬兵無法逾越半步。
機構理順,擢賢汰庸,上下通順。
又令清查人口田土礦產,四年資料出,移田少人稠礦產不豐處百姓至豐饒處,尤以黃河兩岸黃土高原百姓為先。
百姓遷徙多數,留者廣植樹木以護水土,黃河水清。
任上,唯二大事,任滿,帝留之,對曰:“國朝制度,豈可由臣而壞?”
將去,按例封郡王,辭曰:“臣無令動兵,本為罪人,盡為首輔,實乃倖進,為防後人效仿,當去身後名。”
帝嘉曰:“果不負世宗評價也!”
以白身致仕,退居鄉間為鄉學教師,自耕自足。
有同鄉富豪見其清苦,贈以百萬,其曰:“行將就木之老叟,何以空耗巨資,不若興學,若出一二良才,福澤萬世。”
富豪感念其德,設朱首輔助學金,以助貧苦學生。
聖世百一十八年病逝,留遺書拒追封,檢點財物,不過三間瓦房,十數件布衣爾。
其子有八,長子標,科學大匠,發明內燃機,次棟,官至海軍上校,三子林,好遊,嘗橫穿北極,四子棣,官至基輔軍區大元帥,平西洲之三,五子杞,務農,善育種,六子權,醫學大家,官至衛生部侍郎,七子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