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大都 (第1/2頁)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江湖無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364章 大都
臘月將盡,天氣越發寒冷,元庭上下感覺能凍死人,宋軍上下卻感覺暖洋洋的。
溫度都是一樣的,決定冷暖自然是心情。
元庭面臨生死危機,自然是寒冷入骨,宋軍卻是佔據優勢的一方,皇帝又即將抵達前線,自然是如同烈火。
皇帝就在瓦橋關內,距離大都二百七十里,確實是親臨前線了。
瓦橋關一帶地勢低窪,到處是河湖鹽鹼地面,居民稀少,易為敵人所乘,唐末為防契丹而在此設險。
真宗鹹平二年,契丹南侵,何承矩進言:“因陂澤之地,瀦水為塞”,然後把九河中徐、鮑、沙、唐等河流堵塞,形成眾多水泊,河泊相連,赫然構成一條南北防線。
以後水域逐漸增廣,終於成為一道沿流曲折八百里,寬處達六十里的水上長城,這邊是最初的白溝河防線。
澶淵之盟後,宋遼久無戰事,軍民疏通河道開墾灘塗,湖泊河流逐漸消失,至金人南下,更不用此條防線,時至今日,諸多大泊只剩下白洋淀一個。
臘月時分,河面封凍,只是元軍早早有防備,利用嚴寒構建了許多工事,若非忽然兵變,肯定得付出大代價不可。
此時,趙昰正在接見第一個發動兵變的宗二以及一干響應有功者。
“那一日放飯,蒙古色目兵都有肉,小人為牌頭,依舊是雜糧粥,與普通漢兵一般無二。
天寒地凍本就難熬,還不給吃好,小人忍不住質問。
卻不想那監軍的蒙古兵勃然大怒,要殺小人立威,若是以前,說不得只能被殺了,此時卻是有槍的,誰怕誰?
小人怒從心起,一槍殺了那監軍,又鼓動兄弟們一起反了。
平日裡,漢兵幹最苦最累的活,吃的卻是最差,而且軍餉拖欠日久,都是滿腹怨氣,加上小人人緣不差,因此從者甚眾……”
宗二簡單地說了兵變的過程。
無關於國家大義,也沒什麼民族意識,只是簡單的錢糧不繼。
很正常。
縱觀歷朝歷代,錢糧給夠,神仙幹碎,錢糧不足,上官幹碎。
“爾等之所以被區別對待,在於異族沒把你們當自己人,這就是民族差異。”趙昰簡單地說了一句,發下賞賜。
男爵,賞錢,不願投軍的放回鄉里,至於那些願意投軍,須得進行整編訓練。
處理了這事,趙昰決定到大都城下去。
“陛下,各處元軍回援大都,處處都是戰火,只怕遭遇危險。
為安全計,還是留在瓦橋關為上。”虞汲勸道。
“無妨。”趙昰說道:“隨軍八千親衛,可抵五萬大軍,偽元豈有如此大股軍隊?”
“陛下,國朝局面大好,實無冒險之必要。”虞汲還是勸。
宋國皇帝想要去前線鼓舞一波士氣,元國皇帝也沒躲在皇宮裡。
真金自幼得儒家教導,漢化程度很深,但是到底是長在草原上的,弓馬嫻熟武藝精純,並不忌憚上戰場。
只是外面有五萬敵軍,大都城裡只有四萬守軍,真金打定主意死守到底了。
看向遠方連綿不絕的營寨,真金扭頭看向安童,問道:“樞密院決議擋宋軍於城外,可能嘛?”
“陛下,若是放棄外城,只怕全軍動搖,內城亦不可守。”安童回道。
忽必烈登基之後,本以上都為都城,但是上都位置偏北,對控制中原不利,因此在解決了阿里不哥後,忽必烈決定把都遷至燕京地區。
燕京地區當時尚有金中都故城,然而此城歷經金朝末年的戰爭,自特別是被蒙古軍隊攻陷之後,其城內宮殿多被拆毀或焚燬,而且其城市供水來源——蓮花河水系已經出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