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免登基不足一年,但這段時間裡,虞國也算是風調雨順。加之平康之亂中,對地方及民力的損失並不大,主要損失集中在原有的軍力及錢糧之上。因此,恢復起來也挺快的。
不到一年的時間,除去郢都衛尚未滿編、朝庭的府庫也還沒有平康之亂前那樣充足以外,其餘的都算基本恢復了正常。特別是隨著織造司的成立,虞國東南地區與海外的貿易也急劇的上升。雖然前期投入也較大,但從這趨勢來看,後期能為朝庭帶來的收益也十分可觀。不僅如此,同時還會帶動東南沿海州府的發展。
夏末時分,郢都衛從各衛抽調的三萬人均已到齊。同時便開始對外徵召士兵入伍。而各地年初招募的府軍也經過了半年的訓練,也可補充到各衛之中。使得虞國軍力在恢復的同時,戰鬥力並未受多大影響,同時對民力的徵用也不大。
然而就在這年的九月,東南沿海那邊卻出事了。
在此之前,由於海上貿易所帶來的利益,自然也就有了一些海匪、海盜。本來,這些海匪海盜都是規模不大,零零散散的。雖然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但總體而言,破壞也不算大。
然而,在昌平元年的二三月起,其中一夥海盜中,出了一個叫張慶的頭子。這傢伙有著異於其它盜匪的頭腦和手段。
他不像別的海上盜匪那樣,把劫掠來的財富不是揮霍就是藏起來。他卻是在分給手下一部份後,全都用於招兵買馬,修建船隻。所招之人,不僅是沿海地區的一些流寇流民,還有不少海外的盜匪。
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張慶的人馬便擴充到了近千人,二十幾條船。人多、船多了,自然劫掠來的財富也多了。他便開始威逼利誘的兼併了東南地區零零散散的近十股海匪海盜勢力。
到了昌平元年的九月,他手下已有兩千多人馬,四十多艘各類船隻。此時的張慶野心也是急劇彭脹。他已不再滿足當一個殺人越貨的海匪,而是有了更大的想法。
於是在九月上旬,張慶集結了他全部的力量,突然向孤懸海外的夷縣發起了進攻。
這夷縣位於閩中郡的海峽對岸的一夷州島上,屬閩中府管轄。夷縣最早於楚朝中後其納入版圖,並設縣管理。楚朝亡國之後,這裡經歷了短暫的無主之狀,很快便由陳朝接管。
陳朝滅亡後,這裡先是屬於東越國管轄,隨著東越國為虞國所滅,這裡便一直屬於虞國閩中郡所轄。島上有人口約二十餘萬,其中四成為東南沿海各地遷移過去的人。另外六成為當地的原住民。
夷縣即屬閩中郡,那也自屬於甲等縣。按制,甲等縣的募府軍為兩隊兩百人。在詳嘉帝時,為了擴充衛軍,各地才暫時將募府軍在原有數量上擴充了一倍。但這都是為了補充到衛軍中去,而臨時採取的措施。立且在昌平元年,各地募府軍都已恢復原狀。
不過這夷縣卻有所不同。雖然設定為一個縣,但其面積卻與整個閩中郡差不多。人口也多達二十餘萬。雖然大量遷徙而來的中原與嶺南百姓,與當地的原住民已是比較和諧的相處了數百年,但當地的原住民部族眾多。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矛盾,甚至會在部族之間出現一些衝突。這便需要官府出面來調停和威懾。所以夷縣的募府軍編制一直都保持在四隊。其中也有不少當地的夷民。
正因為如此,張慶要攻打夷縣,除去需要出其不意以外,還需要兵力上的優勢。畢竟夷縣加上衙役、捕快的話,總兵力差不多有五百來人。所以,他才集結起了手下所有的兩千三百多人,先派人事先混入城中。待入夜之後,親率海匪們登陸,與城裡的人裡應外合。竟然一舉拿下了夷縣縣城。
拿下縣城之後,所有的海匪都以為老大肯定會讓他們肆意劫掠一翻,然後帶著財寶和女人離開。那知張慶卻下令,不得私掠百姓,只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