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三皇子也拉倒自己旁邊坐下,“這些年也是為父我跟你們交心的時候少了,想著你們都出去立府了,我也該放手了。

昨日這事我本不想和你說的,不僅僅為你,這於皇家聲譽有關,也馬虎不得。

我也沒想要你母妃的命,但是我得給長生和你五皇妹一個交代,往大了說,我得給你麗嬪姨母和元昌姑姑一個交代啊。

所以剛剛我還在與長生說這個事,是你自己在外面瞎吼,才打斷了我們.”

長生在一旁也跟著點頭,晉帝讓他也坐下,“既然你來了,也知道昨日你母親的行事,不妨你來說說怎麼辦?”

三皇子很為難:“我是母妃的兒子,父皇非得這麼為難我嗎?”

“那就我們說,你聽著吧。

昨日之事雖然她居心不良,可是好在並未造成不好的後果。

抓得那幾人里長生看了,帶他去的那個小黃門並不在其中。

給冠嫻送糕點那個你母妃宮裡的使女今我們去找去時暴斃了,想來這兩人也是被你母妃處理了。

所以我實在是沒想到這些年她的心是越來越狠了……”

……

那日,三皇子和長生一起從出來時,三皇子多次替母妃向長生賠罪。

長生只得安慰他此事與他無關,他並不會無端怪罪他,讓他寬心。

後來沛雲也曾問過,他與陛下為何就那麼篤定三皇子與此事毫無關聯。

長生告訴她,並非是三皇子在事後的一番話就讓陛下信了他,是他自小就坦蕩行事,一個父親對自己的兒子的瞭解才讓陛下深信,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兒子必然不會去參與後宮婦人的齷蹉手段,他也不屑。

這時候就體現出大晉皇子四歲後由皇帝親自教養的好處了。

因為當今陛下在先帝當年征戰天下到坐天下時,都是跟著先帝的,與先帝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後來晉帝有了自己的孩子,除了先皇后的兩個嫡子早夭。

後來的三四五皇子不論其母出身高低,都是由母親扶養在身邊到四歲後就送到晉帝的身邊。

生活方面都是有人安排好的,也就近另闢了宮殿讓他們一起住,每日都是由做父親的晉帝安排他們的學習,偶爾還與他們同住。

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兄弟間的情誼,免得因母家不同而造成面和心不和的樣子。

也能增強父子之間的關係,他也能更好地知道誰才更適合接過他的擔子,而不必擔心剩下兒子的會因為皇權更替而喪命。

......

後來的事,沛雲就不是很清楚了,就是四公主來府裡時得知了幾句,說是淑妃因病導致頭腦不清醒了,需要長時間修養,以後無詔她的宮裡旁人不得去打擾,淑妃身體沒有恢復之前也不需要出來了。

四公主也不明白,為何中秋宴會上還好好地淑母妃就突然病了,既然病了為何又不許別人去探望,但是沛雲知道,這就是變相地幽禁了,好沒好也是陛下說了才算的。

當然晉帝也給了長信侯府送了不少的賞賜以做彌補?

除此之外,五公主哪裡的補償也不少,最明顯的就是麗嬪以嬪位接了淑妃的內宮協理權。

比較特殊的就是那北越大王子伊蘇岱了,不知為何,他拒絕了晉帝給他的賞賜,只請求陛下,允他在上京小住一段時間。

在此期間,他希望能讓他特意帶來的幾位北越大夫跟著御醫院的院使曾大林家磋磨醫術。

北越的文學論之說比大晉要淵源深厚,但是岐黃之術就較大晉差遠了。

行醫救命是功德之事,晉帝並不反感,確實此次伊蘇岱機緣巧合之下也算救了長生,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醫者仁心,能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