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導致雙方對敵人的情況都不太瞭解。
自然而然的,馬岱也不知道白瓦沙之敵根本就沒走瓦罕走廊,而是走小路翻越崎嶇難行的蔥嶺,經世代居住蔥嶺的無雷國,突然出現在莎車國以西,疏勒國以南百里左右的地方。
突然出現的聯軍讓莎車國上下慌了手腳,他們本就不看好漢軍能擋住聯軍,他們認為漢軍能讓聯軍寸步難行全賴蔥嶺的地利,可現在聯軍翻越蔥嶺進入西域,這就意味漢軍失去了最重要的地利,再加上雙方巨大的兵力差距,恐怕漢軍的失敗就在眼前。
於是莎車國的貴族們懾於敵人勢大,還沒等聯軍兵臨城下他們就派出使者帶上糧草,前往聯軍的臨時營地投降。
不過在決定投降之前,不知是良心發現,還是害怕萬一漢軍勝利後遭到清算,他們將所知的情報全部告訴駐莎車國的漢軍,並讓他們趕快離開此地,否則等聯軍來了他們有性命之憂。
於是第二天一早,馬岱就從返回的漢軍口中得知在疏勒國以南的某個地方,有一支兵力不祥,具體位置不明的敵軍正向疏勒撲來。
直到此時馬岱才反應過來,在瓦罕走廊的敵人並不是來自於馬拉坎達、藍氏城,以及貴霜帝國夏都白瓦沙這三處地方,而是僅來自於前兩座城。
至於白瓦沙的敵人恐怕已經和無雷國沆瀣一氣,並且在無雷國的幫助下耗時兩個月,從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小路翻越蔥嶺,並伺機給予安西軍致命一擊。
如果不是莎車國抱著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態度將此情報告知安西軍,以馬岱現在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瓦罕走廊的狀態,恐怕很難發現這支奇兵,而失去防備的安西軍也定會為他們的疏忽大意付出慘痛代價。
在面臨此危局時,馬岱先是深刻檢討自己的疏忽大意,穩住了逐漸動盪的軍心,然後他立即派出大量哨騎向南搜尋,務必要找到這支深入腹地的敵人。
在派出哨騎偵查後,為防出現意外馬岱還是做了兩手準備,他先是整頓麾下的精銳騎兵,只要發現敵人的蹤跡後就以雷霆之勢將他們掃滅,解除這次因他不察所導致的危機。
另外他還派人前往瓦罕走廊通知駐守關隘的安西軍,讓他們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一旦哨騎沒有找到敵人的蹤跡,亦或者沒有擊潰他們乃至遭遇失敗,就一定要棄車保帥捨棄瓦罕走廊,全軍退守疏勒城死守待援。
到這裡,從西域傳來的情報就戛然而止了,雖然季漢上下都非常氣惱馬岱這種行為,明明可以再等幾天將情報後續事宜一併傳回,可他偏偏選擇在關鍵時候斷章,真是可惡得緊吶。
不過季漢君臣還是能從這份情報中看出敵人的強大,以及安西軍處境之危險,因為馬岱不僅僅要面臨正面瓦罕走廊之敵,以及南側莎車國之敵,還要面臨北側康居國之敵。
雖然北側的伊犁郡有馬忠領萬餘安西軍駐守,防備從康居國而來的聯軍,但伊犁郡自從六月份傳回一份康居國異動的情報後,已經有三四個月沒傳訊息回來了。要知道在此期間,馬岱和毋丘興的情報基本每隔一個月就會傳回來。
雖然在他們情報中也曾多次提及過伊犁郡,但一直沒有伊犁郡的詳細情報傳回來,天知道伊犁郡發生了什麼變故,到底是從康居出發的聯軍已經攻入伊犁郡,還是傳遞情報的驛站出了問題,這些他們都不得而知。
在這種路面下,魏延怎麼可能坐得住,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早點出發為妙。
當然魏延也不傻,他不會頂著大雪直勾勾的前往西域,那樣和找死沒什麼區別,而是先前往玉門關後觀察情況,只要沒出現暴風雪等惡劣天氣,他就會領軍前往樓蘭國駐紮,等待春天到來後才會前往前線。
如此一來,開春後從樓蘭國出發比從長安出發至少節約了兩個月的時間,這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