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悅笑道,“聽說舊宮博物館內藏有李白真跡《上陽臺帖》…”

聞言,楚昂,趙成晉等人點了點頭。

盛唐朝三絕,即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

詩仙李白留下900多首詩歌,而他的書法真跡現存僅一幅--《上陽臺帖》。

說起《上陽臺帖》,這背後還有一段複雜的歷史呢。

李白一生推崇道教,而司馬承禎是他的偶像,早就公元724年,李白在遊玩江陵時有幸偶遇司馬承禎。

這司馬承禎不光是道教宗師,文學修養也挺高,後人把他與陳子昂、李白、王維、賀知章、孟浩然、宋之問、盧藏用、畢構、王適尊為仙宗十友。

這年的初遇,仙風道骨的太白得到了一代宗師的讚許。

多年後,也就是公元744年,李白與好友杜甫、高適一起遊山玩水,在路過王屋山時故地重遊,到深山探訪上陽觀。

可是,李白卻得到一個意外的訊息,原來司馬承禎在九年前就羽化,享年96歲。

看到故人已逝去,李白才提筆寫下了《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不僅是李白存世的唯一墨寶,後來,宋徽宗也曾在《上陽臺帖》題字,“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宋徽宗因瘦金體聞名於世,這又讓《上陽臺帖》的賦予了歷史價值。

而且不僅是宋徽宗,乾隆皇帝,張晏、歐陽玄、杜本、危素、王餘慶、騶魯等人的題跋和觀款,《上陽臺帖》更有了不凡意義。

當年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看到這幅真跡之後欣喜若狂。他拿出7萬大洋買了下來,成為張先生的私人藏品。

後來,張伯駒向國家捐獻了很多珍貴文物,其中包括他7萬大洋買下的李太白的草書作品《上陽臺帖》。

目前,李白的這幅草書作品《上陽臺帖》,被定性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也就是文物中的最高階別。

汪悅道,“不知能否把這幅《上陽臺帖》…”

趙成晉搖頭,“這種寶貝是不能出國展覽的,你想看的話,自己跑舊宮博物館…”

“哈哈…”汪悅大笑了一聲,打斷了趙成晉的話,“您誤會了,我的意思您能不能把它搞出來…”

搞出來?

趙成晉一愣,旋即明白了什麼,一股涼氣直衝天靈蓋,他身體猛地一顫,猛然睜開了雙眼,勃然大怒,“你在胡說什麼?”

楚昂臉色也是瞬間拉了下來。

灣島博物館的青銅器,東瀛國立博物館的《送子天王圖》,如今有人竟然打起了舊宮博物館的《上陽臺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