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運聞言,在腦海中細細的思量著小麗的話,突然,他發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點!

那就是,小麗說的,是電影《鋼鐵俠》裡的鋼鐵戰衣,目前造不出來!

那要是不和《鋼鐵俠》裡的鋼鐵戰衣一樣呢?自已設計一款鋼鐵戰衣,能不能造出來?

辛運問出了這個問題。

本以為,小麗會先進行會兒模擬驗算,再回答自已的這個問題,但是,小麗卻是幾乎秒答。

“辛先生,關於您的這個問題,胡安傑創造者與郝團博士,任春明研究員都就這個問題,進行過獨立的研究和設計。請看您的身後。”小麗說著,瞬間在辛運的身後半空中展示出了兩幅機甲設計圖和一幅鋼鐵戰甲設計圖。

辛運看著這三幅設計圖,目光匯聚到了第三幅鋼鐵戰甲的設計圖上。

因為,這幅設計圖是最像鋼鐵戰衣的一幅設計圖了。

這個時候,小麗開始解釋道:“兩幅機甲設計圖分別由胡安傑創造者和任春明研究員設計。

當時設計的時候,是以固態鋰電池為能源,因此,為了能夠容納人進入其中進行操作,並且擁有一定的續航能力,其三分之二的體積,都是電池,並且其續航能力和真實戰力也都無法達到電影場景中所描述的那樣。

整個機甲經過模擬計算和設計,高度達到了接近四米,由於固態鋰電池的能源較少,因此,無法安裝高能武器,只設計安裝了一個超電磁軌道步槍。

並且其射擊續航,只有一千發。單發威力等同巴雷特反器材狙擊步槍。

而整體機甲續航,地面模式,只有一個半小時,飛航模式,只能維持半小時。

第三幅設計圖為郝團博士設計,但是當時其為了與電影中的鋼鐵戰衣形象接近,在我的建議下,捨棄了人的穿戴功能,所以,這是一個無人戰甲。

不過,也正是其捨棄了穿戴功能,讓其體積得以縮小,其戰力也相應的得到了提高。

不過,在當時設計的時候,集團只有固態鋰電池作為能源選擇,所以其作戰續航和飛行續航也只有一兩個小時。”

辛運聞言,點了點頭,道:“既然這是他們之前的設計,那就不用再說了,你能不能根據我們集團現有的科技資料和製造實力,設計出一款能夠實際製造出來的鋼鐵戰衣,不必和《鋼鐵俠》裡的鋼鐵戰衣一樣。”

“收到指令,請稍後,辛先生,正在進行設計以及模擬檢驗。”小麗聞言,回覆道。

這次,小麗進行設計計算的時間,顯然比剛才的更多。差不多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後,辛運身後的空氣屏裡的內容發生了變化。

一個極具科幻色彩的鋼鐵戰甲的設計圖紙出現在了辛運的面前。

小麗的解說聲伴隨著螢幕中的鋼鐵戰甲的設計圖展現而響起:“根據辛先生的要求,結合集團內部資料和世界其他實驗研究室科技資料和成果,小麗設計出了現在的這款鋼鐵戰甲。

戰甲高兩米五,採用‘傑’元素小型反應堆,全天授合金機身,四肢手掌和腳掌部位借用電影中的設計,放置超高速電磁射流噴射裝置,在必要時候可以轉化為微型等離子炮。

在機甲大腿兩側各外接一把高能電磁軌道步槍。以金屬氫電池為供能,一個金屬氫電池可以發射一萬發高能電磁軌道子彈。

肩頭各配置一把微型電磁軌道炮,有效射程三千米。

左右雙臂各配備等離子護盾,可產生高能等離子護盾,對戰甲進行防護。

戰甲搭配外骨骼運動自協調系統,增強其操縱的靈活性。

五厘米的超級減震層,確保了戰甲內人員的安全。”

辛運聞言,點了點頭,看著這個設計方案,明白這應該是現有的最優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