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戰戰兢兢的過了一夜。

所有的世家這個時候都是一夜沒睡的,因為所有人都想要吃一份蛋糕,可是到最後他們才發現蛋糕和他們沒關係,這一點讓所有人都有一些憤怒了。

他們都是吃蛋糕吃慣了的人,之前所有的利益分配權都是圍繞他們來展開的,可是現在他們突然沒有利益可尋了,所以一個個都是挺失望和憤怒的。

但是憤怒歸憤怒,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敢站出來搞事情。

因為他們所有人都不知道太子到底有多少的人嗎

太子身後到底還有什麼樣的勢力,而就他們現在知道的那些東西,已經傳遍了所有世家了,當然了,雖然都是京城的那些世家,至於其他的他們都離的太遠了,還根本就不知道呢,而且經常的事情和他們那些世家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因為一切說開了,真正能夠掌管這個國家的其實也就幾方勢力而已。

第一是山東士族,它是魏晉以後,特別是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定族姓之後固定下來的歷史概念,是指崤山以東廣大範圍內的門閥士族,主要有李、崔、盧、鄭、王五姓士族,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七宗五姓。

第二是關隴貴族,關隴貴族族西魏丞相宇文泰為了對抗東魏,進行了政治軍事改革,其核心和基礎是府兵制改革和八柱國體系,而八柱國體系的成員及其後世子孫就是我們所說的關隴貴族集團,其中以宇文泰為代表的武川勳貴為主要派別。這個集團的特點是出則為將,入則為相,不分文武。北周、隋、唐三代帝王都出自這個集團。

也就是說其實李唐皇族也是關隴貴族之一,只不過是關隴貴族最大的那一支而已。

第三是江南華族,江南華族是在五胡亂華時期衣冠南渡的那些早期貴族。這些貴族歷史悠久,從秦漢時期開始形成貴族。到了五胡亂華時期,被迫無奈南遷。形成了江南華族。他們自認為是純正的漢族血統,是最老牌的貴族,認為關隴集團是異族,看不起關隴集團,經常跟山東士族聯合對抗關隴集團。皇帝雖然不喜歡他們,但是為了拉攏南方勢力保證國家統一還不得不扶持他們來幫著治理長江以南的地方。這其中以蕭瑀的蕭家為代表。

當然了,這三家只是唐朝初年的朝堂大勢力,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時候,他又親手推起來了一支勢力,那就是河東世家,其實真要說起來的話,河東世家在秦漢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他們的發展一直都不是太好就是。

因為他們在發展的時候一直受到其他三大勢力的擠壓,所以在初期的時候發展的並不是太好,但是從唐高宗李治時期開始,河東世家就成了大唐的鐵桿支持者了。

尤其是聞喜裴氏和汾陰薛氏,那就更是風光無限了,在他們之下的謝縣柳氏和龍門王氏也是人才輩出的。

而這四方勢力加在一起就是整個大唐了,別看這個時候有了所謂的科舉制,實際上,科舉制在這個時期並沒有培養出多少平民的人才,,所能夠培養出來的最差最差也是寒門出身。

而寒門不是平民!

寒門是已經衰落的世家門閥,和平民沒有絲毫的關係的。

也不要看這個時期的大唐已經有了雕版印刷和完備的造紙術,實際上這兩樣東西的出現,根本就沒有造福多少的平民百姓,相反這兩樣東西的出現,是讓世家對文化的壟斷更加的穩固了。

因為在沒有雕版印刷之前,那些平民子弟也是可以去世家大族裡面抄書的,只不過按照他們的規定是你要借閱一本書,是要帶一本自己家裡的書過去的,而且至少要抄寫10本書,而抄寫出來的那些書,必須要交給世家儲存,而你能帶走的,也只有你自己抄寫的一本書而已。

所以實際上在那個時期,世家子弟們是在利用平民子弟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