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最後一節課還沒下課,張馳就被王炳先召喚走了,他們要提前趕去附中吃午飯。
附中是名副其實的吉春省第一高中,在全國也是聲名鵲起。按照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北大的人數計算,附中一個學校就要貢獻全省6成以上的名額,而實驗中學只是區區一成。
附中的全稱是北方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一個省份但凡有一所不錯的師範大學,那麼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到高中,這所大學的附屬學校幾乎能在各個階段名列前茅,甚至獨佔鰲頭。附中因為自身得天獨厚優勢,有源源不斷的優秀老師加入其中。再加上學生的生源素質好,已經形成了良性迴圈。張馳所在的時空,後世實驗中學逐漸沉淪,被第二中學和第十一中學超越,成為和市實驗中學並列的第三等級學校。
留給張馳感慨的時間很短,因為附中和實驗中學的距離太近了。附中就在市中心,臨近桂林路商圈。張馳小時候,老媽帶著路過附中,就會說上一句,這裡上學的哥哥姐姐畢業都能考上大學。
在這種一輩一輩的滲透下,附中的聲望如日中天。
再看看旁邊老王看似挺直,但是略有佝僂的肩膀,張馳暗暗下定決心,這一世,為了班主任老李,為了競賽隊的老王,為了省實驗,自己要爭下這口氣。
張馳不知道他的這一個決定,讓實驗中學走上了前世不曾有的巔峰。和附中真正的分庭抗禮,更是在各項高中競賽,力壓附中,成為在吉春省佔據保送名額最多的高校。
“王老師,終於來了,快一起到食堂吃飯,我們食堂大師傅的水平可不是吹的!”陳長平是個40多歲的中年人,人未到,肚子就先到了,頭頂稀疏,看著是個不起眼的中年油膩大叔,但是眼睛裡時不時泛起的精光還是顯露出他的精悍。
“陳老師,還真勞煩你的大駕,今天吃不好,我們幾個可不走了。”王炳先和陳長河還真是頗有淵源,大學都是北方師範大學數學系的高材生,只是王炳先比陳長河高3屆,再加上王炳先是實驗中學的教導處副主任,所以有些相愛相殺的感覺。
不過這個時代,看的是真本事,不是資歷。特別是年青一代,隨著附中高考成績慢慢和實驗中學拉開差距,不少新生代的附中老師,並不吃王炳先的這一套,只是礙於王炳先行政級別高,所以才應付幾句。
張馳看得出,陳長河一點也不在意王炳先看似刻薄的話,仍然很熱情的拉著王炳先的手:“師哥,看你說的,必須讓你們吃好,要是大師傅水平不行,我這肚子裡的肉,你割了回家包餃子去。”
“去你的,我可不吃,都是肥肉,我拿回家靠油渣吃。”
說完兩個人相互大笑。老王后面的我們和陳老師後面的5個附中的學生,都面面相覷,不清楚平時嚴肅認真的老師們,今天怎麼這麼不著調。
張馳卻明白,到了王炳先這個年齡,其它的早已看淡,除了日常工作,就是幾個能聊到一起的朋友,和朋友打趣估計是他們唯一的愛好了。都是搞競賽,又都是一心為學生,早就建立了超乎一般的友誼。如果不是關係好,怎麼可能組織到一起搞友誼賽呢?
“師哥,和我介紹介紹你的高徒吧。”陳長河迫不及待的拉著王炳先向張馳幾個走去。
王炳先一一介紹之後,陳長河看了看趙爽,然後又轉頭看了看張馳和李亮,誇讚了幾句,就主動帶著王炳先和附中的5個學生認識。走在最前面的是張燁,他身材高大,一看就是領軍人物。上來和王炳先問好之後,和李亮握手,說明了自己是附中的聯絡人,比賽在附中,讓李亮有問題只管來找他。
接著走過來的是曲暢,這個張馳聽說過,號稱附中的考試機器,只要有考試,絕對不會低於前10名,可以說是高考省狀元的有力爭奪者,她是個瘦小的姑娘,不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