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一晚,老老實實的走了很遠來到之前看到的那個緩坡,從這個緩坡上去後又折回到了瀑布的上方,順著形成瀑布的河流走會好走些,也不必考慮水源問題,瀑布上方是一個不大的小湖,是一條條山上的積雪融化形成的訊息彙集來的,我沿著中間那條開始向上走。走了很遠後被一個高高的石崖擋住去路,我看這石崖的高度,恐怕只專業攀巖的選手才能登上去,只能重新找條路繞過去了。

我退後幾步向斷崖的兩側看,確認一下應該從哪裡繞能好些,兩側的樹木都太密實,根本看不出去。我看左邊的樹木好像能少些,應該走的容易些,想到這我又開始沿著斷崖邊清理雜草邊走。走了幾百米就被一大團灌木擋住了,我用工兵鏟砍掉一些後,發現有一個小山洞正向不斷的吹著涼風,我走近一看,這是一個不到一米高的小洞,我把雜草都清理乾淨後拿電筒向裡照去,裡面還挺很寬大的,裡面有些器物,能看出來有人曾經在這裡生活過,我蹲身走了進去,這是一處天然的洞穴,裡面還有些木凳木椅,我想這會不會是以前土匪的據點,解放前東北曾有不少的土匪據嘯山林,為禍一方。但是我看到角落裡散落的鐵釺、鐵鎬推翻了我的猜測。哪有土匪打家劫舍能用上這些的,這分明就是石匠的工具,不過從成色上看應該年代久遠的了,也許以前這裡曾是一處採石廠,不過來時我並沒看到有開採的痕跡。

我拿著手電四處轉轉,發現山洞很大,彎彎曲曲的還有不少的支洞,山體上掛著不少油盡燈枯的火把,往裡走還看到些盆盆罐罐,而且數量不少。看來曾經有不少人在這裡生活過。

再往前走風更大了,這裡還有不少沒有朽爛的窩棚,應該是給採石人住的,走到這裡腳下的路也開始向下,前面有一個巨大洞口。將這裡照的明亮起來,我從這裡走出了洞口,就是一片不大的松樹林,從樹間的空隙看去,前面好像有一片開闊地,中間是一個石頭建築,我穿過樹木來到近前,看到這是一處用了很多巨石規則的擺成泳圈的樣子。四面各有一個高高的拱門,整個建築大概不到二十米的高度,巨石上長滿綠綠的青苔雜草,最中間生長著一棵非常巨大的不知品種的古樹,形狀如巨傘,樹幹粗壯,樹圍沒十米也有八米,看來樹齡最少也有幾千年以上,樹身上長著淺綠的苔蘚。

我用鏟子鏘掉一些青苔發現這些大石被打磨的很平滑,上面還有些奇怪的圖案。具體刻畫的啥倒是看不出來,除非把所有的青苔都剷掉才能看到完整的。

從拱門進入內部裡面有一個甜甜圈一樣寬大的平臺,套在大樹上,平臺上面空空如也,整個平臺看不到一點拼接的痕跡,是一個完整的石頭鑿刻出來的。

這棵大樹樹齡少說也有幾千年了,也不知道是誰能在沒有這棵大樹時修建這個甜甜圈平臺。

我出來後又圍繞這些巨石結構轉了數圈,心想能把這些巨石運到這崇山峻嶺的山間可非易事,尤其是在缺乏裝置的前提下,完全要靠人工騾馬來完成。是誰在這裡修的古怪玩意?難道這是一處祭壇。那又是誰在這荒山野嶺的地方修建的呢?我圍著這祭壇轉了數圈也沒想出什麼名堂。便取出手機拍些照片就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