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鄉村的夜晚雖然很黑,可走夜路的人卻很多。他們幾乎不用照明工具,因為天空中的月亮會為人們指明前路。

1995年,劉生輝12歲。這年暑假,剛剛小學畢業的他,被父母送到了鄉下外婆家去玩耍。

一天晚上,劉生輝正在家裡看電視,突然,屋子瞬間變黑,停電了,外婆從廚房裡走了過來。

“小輝呀,我們家的火柴用完了,你去易藝家借盒火柴。”

“哦,我這就去!”

農村停電,在那個時候是常有的事。不過停電之後,大家都會用煤油燈照亮屋子。遠眺之下,這一情景也算得上萬家燈火。

劉生輝從漆黑的屋子裡走了出來,抬頭望了一眼天空之中那輪不算很圓的月亮,在這清輝均灑的天地間,一切都是那麼靜謐,一切又是那麼安詳。

易藝與劉生輝一般大小,算是劉生輝在外婆家這邊經常玩耍的夥伴。易藝的家離劉生輝外婆家不遠,也就兩個田埂的距離。

月光照耀,青石板路清晰可見。劉生輝踏著輕快的步子,沒幾分鐘就到了易藝的家門外。

“易藝,你家有多餘的火柴嗎?外婆讓我找你們借一盒。”

“有的,你等一下,我這就給你拿。”

過了一會兒,易藝蹦蹦跳跳地從屋子裡跑了出來,頭上的兩條小辮像是在夜幕下跳舞一般,劉生輝不由得笑了起來。

“你笑什麼呀?”

“你的辮子會跳舞,哈哈……”

“你的辮子才會跳舞呢!”

“我沒有辮子。”

“不跟你扯了,給你。”

易藝伸出手,將火柴遞給了劉生輝。

“謝謝!”

劉生輝接過火柴,轉身準備回去,易藝突然又開口叫住了他。

“誒,你明天要去哪玩呀?”

“嗯…沒想好!”

“我們去巖溪溝抓螃蟹好嗎?”

“可以!”

與易藝約定好後,劉生輝又邁著輕快的步子,跑了回去。

第二日下午,劉生輝跟著易藝一起去了巖溪溝。這裡是一個落石散亂的小河溝,有水流,有石墩,有樹木,有鳥鳴。最重要的是,在這些亂石之下,藏有不少的螃蟹。

劉生輝和易藝各自拿了一個小桶,剛一到此地,便就涉水搬石抓起螃蟹來。

螃蟹喜於藏身沙石之中,隨便搬開一塊石頭,下面都不止一隻螃蟹。這些螃蟹的個頭大小不一,兩人專挑大個的抓取。

投身樂趣之中,就會忘卻時間的存在。兩人只顧埋頭不停地找尋那橫著走路的東西,全然不覺天邊的紅日已經落入山底。

“易藝,咱們回去了吧,天快要黑了。”

“不著急,再抓一會兒!”

從小生長的農村的易藝,對於天黑沒有太大的概念。應該說大多數農村的孩子,在天黑以後,還待在外面玩耍是常有的事。然而劉生輝出生在城市,對於鄉村這樣的黑夜,難免有些心虛。

“怎麼,你害怕了嗎?呵呵……”

瞧見劉生輝停了下來,易藝笑了笑,道了一句。

“才沒有呢,我膽子很大的。”

身為男子漢,怎能在小女生面前承認膽小。劉生輝挺起胸膛,大聲地回答道。

“那好,再抓一小會兒,我們就回去。”

易藝繼續搬動著小石頭,找尋著螃蟹,劉生輝也埋下了頭。

終於,在黑夜吞噬掉天際的最後一抹微紅,而另一方的玉盤升起的時候,劉生輝和易藝踏上了歸家的路。

今日他們的收穫頗豐,兩人的小桶裡幾乎都快裝滿了。這些河蟹個頭還挺大,爆炒紅燒,或者清蒸煎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