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去大柵欄購物吧! (第1/2頁)
四合院:魂穿柱子,孝死我了 道榮兄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酒和菜你放心,我對老賀很熟悉,讓他照顧好我們,我們回去繼續喝酒。”
牛爺站了起來,轉身對著吧檯喊道。
“老爺子,你沒事吧?”我把這位小兄弟送到外面,你在桌子上盯著,很快就會回來。”
“嗯。”
“好吧。你隨時都可以過來,我幫你盯著。”
如果是其他人,別說等他回來了,就是他也不會讓他離開。
這就是牛爺的不同之處。
他出身豪門,在京城混得風生水起,祖輩留給他的產業還沒有被他揮霍一空,是他的大客戶。
平時他來這裡,跟他打個招呼,就可以結賬了。
這種特權,其他人根本享受不到。
何雨柱本來就打算去看看這家店鋪,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謝謝。”
“舉手之勞而已。”
兩個人從酒店出來,何雨柱想騎腳踏車,被牛大爺一把拽了回來,“喂,你個臭孩子,還不是要上鎖,沒多遠?這是我的比喻嗎?
把門鎖上,我們步行過去。”
這麼一想,牛爺說的應該是大柵欄附近的一條街。
大柵欄是一個很好的經商之地,何雨柱對這個地方很感興趣。
清朝末年,在四九城流傳著一種說法,叫“逛街逛街,逛街逛街,逛街逛大柵欄”。
大柵欄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這裡聚集了不少的老店。
大柵欄是在明代永樂時期建成的,當時朱棣為了刺激皇城的發展,命令在四門和鐘鼓樓之間,建造了數千戶人家和店鋪,供商人們投資,稱為“走廊屋”。
最輝煌的時候,公司經營20餘種產業,180多家攤位。
那個時候,京城是宵禁的,街道上到處都是籬笆,白天開,晚上關,士兵們在外面巡邏。
此體制持續至清朝,至乾隆年間,共設定了1919道圍牆。
那個時候,大柵欄的名字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後來就變成了大柵欄。
義和團在一九○○年燒掉了整個街道,但是兩年之後又重新建立了。前門有兩座鐵路,一座是東方的,另一座是東方的。反倒是此地,越發熱鬧起來。
大柵欄有很多的歷史悠久的店鋪,其中以四家最為著名,甚至還有一句歌謠:
頭上的馬聚源,
他穿著內聯升運動鞋。
“八家”(布莊),
腰纏四大恆。
一九一八年,國民開辦的十一家銀行中,有六家是大柵欄。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這裡的繁華,自古以來,這裡都是商賈雲集之地。
雖然後來很多富商都逃了,但它依舊是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
牛爺所說的,只需要走上一段路,並不是一句空話。
他拐了個彎,來到一家關著門的客棧門口。
說著,他轉過身來,對著何雨柱咧嘴一笑。
“怎麼,我說的是真的嗎?離這裡也不遠了。”
何雨柱看看街邊的酒吧,“你說得沒錯,你說得沒錯,就在街對面。
只是這客棧大門緊閉。”
這個關了門的飯店名叫順德樓,是座古老的二層樓房。
從大門和牆壁上的裝飾來看,這是一種古色古香的風格。
這和他所說的完全不一樣。
在這種小店裡,賣一份廉價的早餐,是不是有些不妥?這可不是他想要的。
他來這裡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這家店,但打聽了一下這裡的物價,他還真沒想起來。
這牛爺肯定是在酒樓裡喝醉了,說沒錢,怎麼會來這裡?
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