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我就該給你爹張老頭好好說道說道,指不定上門說說,還能給你說下來,哈哈哈哈哈”

“我就說嘛,早年間就聽張老頭說了,他們家地不夠養活這一大家子的,整整三個兒子啊。張老頭要分家,讓四十二進城去找活幹,他死都不去,就賴在家裡,原來還有這檔子事。”

四十二,也就是張再江(他不喜歡別人叫他的名字,因為他爹叫張江,大哥張大江,二哥張二江,所以他的名字很容易被人笑話。知情的人就乾脆以結義的排名叫他四十二)漲紅了臉,正想爭辯幾句,卻想到就算別人不知道,天天走街串巷,為各村提供八卦來源的陸友不可能不知道他的事情,爭辯了也沒用,況且自己就是喜歡上了那個大了自己快十歲的寡婦,那不是因為年紀大疼人麼...這特麼也能有錯?

“好啦好啦”汪良來打了個圓場,“大家也別光說四十二了,大不了安家之後再給四十二說一個年紀大的寡婦嘛。”

“為啥不能給他說個正經媳婦,非要是寡婦,還得是年紀大的?”

“那不是因為我得給自己說個正經媳婦,年輕寡婦是陸友喜歡的,那四十二不剛好剩下年紀大的寡婦?再說了,他不是喜歡嘛,正好。”

好吧,汪良這個圓場不如不打。

“既然四十二要了老寡婦,那我就想要塊地,最好是臨河的肥地,再蓋上兩間房子,打口井,養兩隻牲口幾隻雞,你別說,有了這些,我都不愁媳婦,十里八鄉的哪家的閨女我娶不得?”

“就你,還要塊肥地。你老李家當年就是幾塊旱地過活的人,還越要越多了。要我說,我啥都不想要,你說的這些肥地房子井我當年都有,家裡連牛都有兩頭,那日子過得嘿。”

“你老胡當初過得是不差,村裡一等一的富戶,不過我們家,那可是做的布匹生意,雖說比不得開綢緞莊的,但誰家天天用緞子做衣服,還不是得買我的布。我那可是三進的鋪子,不僅能賣布,後面還能住下我們一大家子和兩個小工。要不是老爺子賭錢輸了,按照免役法我交點銀子就不用去了。”

這...尼瑪有錢了不起啊。

林海發現大家的情緒已經被挑起來了,但這樣說下去話題會跑偏,趕緊大聲道:“對,兄長們講得都對。但小弟有個問題想問問兄長們,你們的鐵匠鋪、貨挑子、地、房子、寡婦...甚至說你們的家人,都在哪呢?”

整隻隊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墜入沉默。

其實與其說大家在說自己想要什麼,不如說在回憶自己戰前的生活。

雖說大戰打了幾十年,這裡的所有人都沒有經歷過和平的年代,但畢竟前期幾個國家打得還算有節制,更多的時候幾方只是在邊境上來回拉鋸,並沒有像最後十年,幾乎總動員,全都竭盡全力的想要分出一個勝負,因此所有人的童年大都過得清苦,家中收益不少都要被徵去當軍費,但也比後來連自己都被徵走要好。

有人看不下去,似乎想去解釋什麼,剛要說話,林海用盡全力大吼一聲:“你們的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