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答應你這件事情。”皇帝很是痛快地答應了這件事情,反正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拷打太子這種事情,就算是許青鸞不說,他也是會做的,他當然知道像是他這種得位不正的皇帝,是應該要注重父子親情的,也是更要注意所謂的面子的,但是皇帝反倒是不注重這些事情,他從來都是隨性的,就像是當年造反的時候,當年造反的時候,他也沒有什麼過多的舉動,甚至與連一些該說的話都沒有,說舉兵造反就舉兵造反了。
太上皇早年算是一個好皇帝,在政治上的作為和對於內部的統治都算是大吳歷代君主當中的仁君,只是大多數好皇帝其實都是有一個通病的,就是活的時間太長,太上皇要是三十年前就死的話,雖然不會有那種類似漢武的評價,但是也不會像是現在這樣。
雖然朝中給的文臣都知道皇帝的不好,但是當年皇帝真正起兵反抗的時候,諸多大臣都是站出來相信他的,因為他們知道與其讓太上皇和廢太子先後繼承,不如讓皇帝試一試。
當時的皇帝名聲雖然一般,但是能夠站出來反抗的人,普天之下就只有他一個人,不管如何去說,他都是最有能力和最有名義造反的。
雖然這天底下稍有兒子造老子的反的,但是凡是都是可以有先例的,所以這些事情也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皇帝對於現在這些事情的看法其實早就看淡了,他對於國本之事沒有任何多餘的看法,這些事情對於他來說,還不足以動搖他的根基,他和太上皇不一樣,太上皇晚年不僅享樂,還不理朝時,至於廢太子,雖然早些年對於他的評價是要比皇帝好的,但是他向來耳根子比較軟,所以後來聽信讒言,常年在古寺當中拜佛求經。
這種事情不是那種壞事,但是也不是什麼好事,要是普通人有這種想法,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他是一國之儲君,大吳之國本。
要不是因為安陽公主對於佛家素來喜歡,皇帝現如今恐怕早就要對佛家動手了,現在也還算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許青鸞說道:“臣說句難聽的話,就是不知道這句話適用不適用陛下,早年太上皇在此間時,臣說過這樣一句話,臣是這樣說的,陛下須知道一件事情,對一個人不是從小看到大的,有的人是需要慢慢去改變對於他的看法的。”
“你這話不會是說當年的廢太子吧。”
“臣知道陛下應該是知道的,要是陛下不知道的話,那就不知道吧。”
皇帝說道:“你與朕君臣之間何須如此呢?”
許青鸞說道:“那臣就說了,雖然太子和那孩子之間並不相似,但是臣覺得太子更像是那孩子一些,比太子像陛下要更多一點,可能這就是因為太子像是太上皇,而陛下完全不像是太上皇。”
“你對於他好像是很是看重。”
“當年選擇他的人是我,選擇陛下的人也是我。”許青鸞沒用臣這個自稱,而是用的我這個自稱,這句話和前面那句話的含義是不太一樣的。
皇帝說道:“朕明白了,看來你才是這幕後之人,但是朕總覺得你不是很在意這些事情。”
“臣之所以覺得這些事情和臣無關,是因為當年的事情,陛下也聽臣講起過,臣當年對於那些人的勸告,只是當年臣的勸告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其實都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要不然陛下那些年讀的史書都不會是那種後果了。”
皇帝說道:“朕知道了,那朕是不是該有舉動?”
“臣覺得不應該有,這些對於太子的看法是臣對於太子的看法,臣一向看人不準,有些事情還是需要必須自己定奪的,所以還請陛下對於這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比較好。”
皇帝說道:“你到底支援還是不支援這些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