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之國,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山海經》
九尾狐一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一種能讓人多子多孫的瑞獸。
漢《藝文類聚·卷九》祥瑞部下·狐引《呂氏春秋》佚文:
“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證也。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於是娶塗山女。”
就是說:大禹治水時,因為工作太過繁忙,30歲都沒有娶妻。
途徑青丘山時,大禹終於忍不了,再等下去,精子活性都要降低了,搞不好以後生孩子都很困難了,就很難受。
這時大禹遇到了一隻九尾狐化成的美貌女子,大禹一看,誒呀,又勾勾又丟丟,一見鍾情。
這女子還大膽的對著大禹唱情歌,大禹這個大齡剩男哪受得了這個。
於是大禹就娶了這個塗山氏最美的女子,女嬌。
之後女嬌生下了大禹的兒子啟,也就是最初的人王,夏王朝的初代國君。
也就是說,其實整個夏朝皇族中都流傳著九尾狐一族的血脈。
後來夏朝被商朝取而代之,商朝的最後一任皇帝紂王,因為在女媧廟中題淫詩,惹怒了女媧娘娘。
女媧讓一隻九尾狐中化身為蘇妲己去迷惑紂王,使他失去民心,以至於商朝滅亡。
也算給夏朝報了仇。
但之後事情一下子詭異起來。
闡教眾仙翻臉不認人,九尾狐一族也從讓人多子多福的瑞獸變成了引誘紂王使其墮落的妖獸。
這隻九尾狐就是“塗山阿狸”。
此時的阿狸真可謂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本是身負女媧命令,助武王伐紂,此時大業功成,卻遭遇雙方背叛。
還連累全族名聲掃地,萬劫不復。
面對漫天神仙的追殺,阿狸無奈只能躲到天庭眾神勢力相對較弱的佛陀領地·印度。
在這裡她改名為華陽天,做了摩羯陀國斑足太子的王妃。
相對穩定之後,阿狸開始思考復仇的事情,但是東方一眾神仙的實力過於強大,完全不是阿狸區區一人就能撼動的。
萬般無奈之下,阿狸開始自暴自棄,不是說我是妖獸嗎?不是說我魅惑人心嗎?
好!
那我就魅惑一個給你們看看,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麼才叫真正的:“禍世妖姬”。
“華陽天”在印度掀起大亂,幾乎是將自己在商朝的所作所為復刻了一遍。
但印度畢竟是佛祖的地盤,阿狸的行為很快就引起了佛門的重視。
無奈之下,阿狸只得再次逃亡。
這一次,但天下之大,哪裡又能躲得開佛道兩門呢?
阿狸只得選擇了,地處偏遠實力較弱的扶桑。
魅惑了當時的鳥羽上皇,並改名為玉藻前。
玉藻前看到當時的日本並沒有什麼神仙佛陀,於是便放心大膽的想要統治整個日本國。
已經有過兩次經驗的玉藻前做這種事當然得心應手,略施手段就讓鳥羽上皇重病,朝中勢力大部歸順。
萬萬沒想到啊!
眼看整個日本國就要落入自己的手中,卻出了一個安倍晴明。
安倍清明的母親是一隻白狐,自己也是人狐混血的半妖。
當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有大量的遣唐使往來。
玉藻前雖然法力深厚,但是安倍晴明卻憑藉著自己狐族的血統發現了她的真身。
玉藻前心有不甘,卻又擔心被聞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