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世經二十一年科考如期舉行,最後摘得狀元之名的是朝中中書令齊弘文之子齊遠彬。就在齊遠彬還在享受自己狀元身份的時候,城中突然傳出齊遠彬透過父親的原因提前知道考卷作弊科考的流言。

而這個傳言,就是從參加科考的八名考生實名向本次科考主考官嚴易聯名舉報而開始。

聯名舉報長卷放在了嚴易的案牘之上。

嚴易看著字字泣血般的舉報文字,心中怒不可遏,他從不知道在自己的主考之下竟然會出現如此齷齪勾當。

但是聯名歸聯名,有人證無物證。對方是朝中中書令之子,僅靠人證是萬萬不夠,同時想要徹查此案,環節眾多,牽涉人甚廣,定會是重重阻礙。

嚴易深知這一點,但是天性正直的他面對自己的失誤,面對眾位學子的懇求,他還是決定要在朝中搏一搏。

所以次日朝會上,嚴易下跪自檢,聲稱因為自己的疏忽無視和看管不嚴,讓科考試卷流出,使得齊遠彬意外拔得頭籌。

科舉主考官自首科考出現問題的事情一日之內傳遍上京,京中沒有離開的學子紛紛在宮外請旨徹查此事,城外已經離開的考生聽到此訊息也紛紛趕來謀求公道。

一時間科舉舞弊案,因為嚴易的自我檢舉而拉開了序幕。

隨後嚴易入獄,入獄之前嚴易曾秘密讓八名考生在他入獄之後將的聯名舉報長卷遞交聖上,可是沒等到考生作為人證入朝,全部慘死在城外客棧,

此長卷也是下落不明。

科舉舞弊案涉及甚廣,聖上派琛國公薛清平全權負責此案。薛清平辦事幹脆迅速,首先以主考官嚴易看管不嚴之名迅速查抄嚴府,得到了嚴易和朝中二皇子太傅鄒進的密信往來。

自此斷案科舉舞弊乃莫須有之名,是嚴易與鄒進合流,利用不明情況的學子聯合抵制中書令齊弘文,遂將作弊汙名冠到新科狀元齊弘文之子齊遠彬身上。

嚴易當時已經入獄,鄒進年事已高被禁錮府中,此案繼續調查但也基本定案,

葉適言進京述職得知此事頗為吃驚。

鄒進不僅是二皇子太傅,也是葉適言的啟蒙老師,二人的師徒之情極深。所以在葉適言述職結束之後,立刻在朝中為鄒進奔走說情,請求重新審理此案,甚至忍不住與薛清平對峙朝堂,爭的是面紅耳赤。

最後葉適言因為在朝中頂撞大臣,不顧聖上言明之名被其他大臣聯合上書,關進牢中讓他反省幾日。

葉適言在牢中有苦難言,他想為老師拼的魚死網破,可是考慮到自己是黔地參政,夏沐濋的府臣,此次前來是代表沐王府的顏面,最後只能忍住不再發聲。

而此次科舉舞弊案就到這裡暫時告一段落,說是要待到後日賢妃生辰後繼續審理此案。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再次審理就不再是條條證據去證實,而是最後的判罪。

陳致將自己打聽到的訊息事無鉅細的彙報給了夏沐濋,尤其是講到八位考生慘死客棧,葉適言莫名入獄之時,心中忍不住的翻騰了幾分想要怒吼的氣憤。

夏沐濋手裡捻著扇子,神色凝重,這個科舉舞弊案遠比自己想象中的要複雜。

除了琛國公薛清平這位老對手,還有與他沆瀣一氣的中書令齊弘文。

被告人是曾在紅紗軍任職的嚴易和二皇子夏恪勤的太傅,現在就連他沐王府也多多少少被捲入其中。

這個案子當真是把能帶著人的都帶上了。

嶽千燭聽完陳致的陳述,心中震撼不已。

八條人命只因為聯名上奏而慘死,長卷不見,人證枉死,嚴易為了掀起此案偵查不惜自檢深入大獄,可還是落入了薛清平的圈套。

“你怎麼看這件事?”嶽千燭還在低頭想事,猝不及防的被夏沐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