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趙貴妃獨寵嗎?
怎麼她突然要毒害皇上還失敗畏罪自盡了?
這一切,讓人感到割裂,還有,膽寒……
當日,王天雲領著吏部的一些下屬來到丞相府,奉命將所有當日在相府的官員名字全部記錄在冊。
大家未免有些慌亂,難道皇帝是要連坐嗎?
有些人不免暗中許諾王天雲好處,讓他劃去自己的名字,但王天雲自然沒有那麼蠢,在這檔口耍小聰明,無疑就是和皇帝對著幹。
他仔仔細細地將所有現場官員的來意,待的時長,以及辦事內容全部記了下來,整理成冊,然後,在所有人複雜的目光中,悠閒地走了。
這一查可不要緊,那幾乎是動了國之根本。
在川陽的在職官員大約三百多人,牽連其中的將近一半,這還有一些是罪名太小,含糊過去的。
趙丞相的罪名更多,大理寺效率之高,幾乎樁樁件件都有鐵證,除了趙貴妃一事外,還洋洋灑灑共列舉了十八條大罪,幾乎每一條都夠斬首的!
整個川陽為之震動。
從黨派之爭到謀反作亂,滅九族的大罪!
趙丞相被貶為庶人,秋後斬首。
整個丞相府,女眷發賣,男丁流放,所有家產全部充入國庫!
只不過一夕之間,門庭若市的丞相府忽然就被貼上了封條,成了人人避之不及地倒黴地兒了!
同樣被判罪的,刑部尚書婁正和刑部侍郎尚九明,被革去官職,流放北疆,還有工部刑部,禮部戶部等,各大部門幾乎無一倖免。
可以說,整個夏治的官場,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換血。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婁正的兒子婁緒傑身為吏部主事,卻能在這次風波中倖存下來,只是被罰了一年俸祿而已。
這讓人覺得奇怪,連婁正自己都不明白。
直到大理寺公佈婁正罪狀的時候,特意提了是婁緒傑大義滅親,提供了不少線索將功補過時,所有人才恍然大悟,不禁心疼婁正起來,竟然養了這麼個兒子,不知他該是什麼樣的心情。
還有一點更值得提,那就是吏部侍郎王緹,也就是王天雲的親爹,竟然同樣被王天雲毫不留情地彈劾了。
其實王緹和黨派之爭沒有什麼關係,有關係的主要是吏部主事吳耀,所以他不出意外地涼了,但王緹同樣沒有幸免,不過他倒是沒有被革職,而是官降三級,直接貶到外地當官去了,被彈劾的理由同樣成立:尸位素餐,貪汙受賄。
王家出了這麼大事,一下子便亂了。
王緹身為王家的頂樑柱,自然是不能倒的,至少目前不能說倒就倒啊,所以毫無意外地引起了王家的大亂。
王太傅因為兒子這事,深感無顏待在太學,以年邁為由,辭去了太學的職務,帶著一馬車的書眼不見心不煩回故鄉星嵐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