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非常認同趙宏圖這個觀點。

之所以被採取措施,還不就華遠集團風頭太足,一個公司,就能佔據別人四分之一的番茄和番茄醬的市場,關鍵是還不是本國的企業。

趙宏圖看向李秋豐說道,“咱們在農產品初級加工的優勢,如大規模和低成本,在以後,很可能輕易地被國內外的企業趕上。咱們要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就要在種子研發上面,在在深加工上,憑藉強大的研發能力,保持長期競爭優勢。接下來,在華遠研究院上面的投入,只有加大,不能減少。”

說完後,看向了王興華。

後者也是點點頭,現在的華遠研究院,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擁有4位華科院院士,還有12名華科院和工程院為該研究院的高階顧問。

此外,還有不少生物領域的國內外專家進入研究院的智囊團。

光是糧油領域,就已經涉足生物發酵、酶工程、分子生物學、食品安全、食品營養與健康、農副產品綜合利用、生物質新能源新技術等幾大技術領域。

趙宏圖想了想,應該沒有啥事了,“沒有問題,都按照工作流程來走就行了,該投資的投資,該扶持的扶持就行了。對了,隨著咱們產業鏈的延伸,咱們在國內,好像有生產型實體企業有128家吧,加工廠好像是200多個,組合成64個綜合生產基地?”

王興華點點頭,“是的,光是魔都這邊,我們就有食用油、豆奶粉、專用油脂、油脂化工廠、巧克力、乳製品、蔬菜加工、水果加工、豬肉加工等17家公司的生產車間。”

趙宏圖點點頭,“咱們配套完善的生產設施,也可以作為和國際食品巨頭洽談合作的條件,比如可以共享倉庫、辦公室、物流運輸、動力車間、鍋爐房、電力配置,以及共享銷售渠道等等。就比如剛才的薯片,咱們也可以和米國的家樂一起合作,成立合資公司。

如果他們要在華國建廠,可能要花費幾千萬甚至上億,但是和我們合作,就只要花一般的錢,外加一個車間就可以了,還可以共享我們龐大的銷售網路。

我想沒有一個國際食品公司,能夠拒絕這樣的條件。”

經歷過被米國採取措施後,趙宏圖也是發現,做企業,還是要把朋友做的多多的,敵人弄得少少的,只有當大家的利益,深度繫結在一塊的時候,華遠集團才能站得更穩當。

不然真到有事的時候,發現都是競爭對手。

王興華眼前也是一亮,“這樣的話,咱們規模越大,優勢也是越明顯了。我這就去落實。”

以前,他還就想到把這些企業引入華遠集團自身的工業園區。

還真沒想到過,還可以共享這些生產設施。

胡曉雅也是兩眼一亮,這完全就是一個弱化版的工業園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