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船塢的補地費最終定格在3.5億港幣,再加上2億港幣道路費;
這個價格比前世老李談的,還便宜一些;
這一世,港府之所以答應如此低的價格,自然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以感謝吳光耀在‘港元危機’中的協助;
吳光耀借給港府20億美金,每月利息就能有1億港幣以上,但吳光耀給港府免息了3個月。
同時,在港府固定了港元和美元的匯率之後,吳光耀也責令旗下銀行開通美元兌換視窗;
之所以如此——將自己的美元兌換給他人,吳光耀也是有理由的:
第一,只要匯率固定了,港元美元對自己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自己看好香港的發展;別看最近這段時間香港的外匯流失的很多,但只要中英談判結束,外面的資金又要瘋狂的流入香港;香港作為自由經濟地區,資金流出和流入都相對方便,只要政策沒問題,外資就會瘋狂的流入。
第二,最近這幾年,吳光耀會盡量不利用香港的資金在海外投資,以免被人說是走資;當然,海外的投資依舊非常多,但吳光耀在海外還有五脈子女,完全可以以他們的名義進行投資;而香港的兩脈,將以香港、內地投資為主;所以,美元留太多也無必要,換成港幣也符合實際需求。
而且,不管這麼說,吳光耀現在是香港的一份子,都喜歡香港早點穩定匯率以及人心。
如果不是因為政治危機,只是因為經濟危機的話,吳光耀認為自己現在有能力抵禦如何人進攻;
假如到了1997年,海外的金融獵手敢來香港打秋風,吳光耀一定不會讓他們好過。
這一世,吳光耀就能讓他們明白,什麼叫做有去無回。
.....
時間過的飛快,又是半個月過去。
香江這段時間被一個接一個的好訊息衝擊,市場總算穩住了跌勢,恒生指數穩定在900點上下;
當然,地產方面成交量依舊萎靡,和最低跌幅時期差不多,稍微好點;
畢竟,地產的市場反應速度,遠遠低於股市。
中英談判有了一些明顯的進步,英國退出香港的意願已經趨於表面;
前途問題解決了,第二最重要的自然是經濟,而對於不少人來說,經濟甚至比生命還要重要,那就是因為經濟危機而大量失業的普通百姓。
9月20日,和記黃埔在媒體上宣佈了‘黃埔城’的初步建設方案,總投資50億港幣(包括地價)。
9月21日,置地集團和九龍置業達成地產專案交易:置地公司將位於中環的遮打大廈、歷山大廈、置地大廈,打包出售給九龍置業,成交價格為45億港幣;置地集團所得45億港幣,將用於銀行短期債務,以及重啟地產專案。
9月22日,有媒體報道出,吳氏家族旗下的地產公司,目前在港正在建設的地產專案,總投資為400億港幣以上;其中交易廣場總投資100億(包括地價57億港幣)、時代廣場總投資25億港幣(不包括地價)、黃埔誠總投資50億港幣(包括地價)、白筆山別墅群總投資40億港幣(地價16億港幣)、銀線灣高階住宅區總投資50億港幣(包括別墅區,地價23億港幣)、天水圍湖光莊園總投資25億港幣(第六個大型屋邨,投資包括地價。)..........
面對這些好訊息的刺激,反應最快的依舊是股市,地產相關類的股票當然紛紛暴漲,普遍都在5個點以上,大部分都上漲了10個點以上。
就在市場反應熱烈的時候,光大銀行、恒生銀行、渣打銀行、恆隆銀行發表了聯合公告:正式對在港經營的企業,啟動扶持的計劃;凡是企業本身並無問題,只是受外部影響嚴重的企業,均在扶持範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