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高興,點點頭,讓一眾記者坐在停車場上,有序的進行提問;

天天日報的記者:“吳先生,請問你們今天來遮打大廈,是為了收購置地公司嗎?”

吳光耀回答道:“是的!”

大工報的記者:“那麼有沒有達成協議?”

吳光耀回答道:“經過我們和怡和愉快的協商,最終達成了協議;我個人以每股16港幣的價格,收購了怡和手中全部的置地股份!”

‘轟’

場面瞬間被點爆了,居然是16港幣每股,這個價格足足比置地一開始的6港幣每股價格,高了10港幣;也就是說,吳光耀溢價160%的價格收購了置地公司。

雖然比起當年九龍倉收購案時,價格從7港幣炒到50港幣還差了很多,但置地市值也高的多啊!

某報記者高聲說道:“被殖民者統治100年之久的香港華人,從此揚眉吐氣!吳先生,你先後收購九龍倉、置地公司、和記黃埔,大漲我們華人的聲威!”

吳光耀笑著說道:“我參與地產活動,並非和傳統英資洋行作對;而是和大多數其他人一樣,我對香港的前途充滿了信心。我的收購活動,只是表示我在其他商業的成功來到的資金,需要另尋出路,僅此而已。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當然,大家在同一方天空下發展,競爭兼併不可避免,即使這樣,也不能拋掉以和為貴的態度。所以,大家不要過度解讀此次收購活動,謝謝。”

吳光耀等人走後,記者依舊沒有散去,他們在等西門·凱瑟克一行人;

一會兒,西門·凱瑟克出門之後,果然又被邀請接受採訪。

西門·凱瑟克只是說了一句:“從此,怡和不再處於被動了!”就轉身離開了!

一群記者紛紛陷入遐想,考慮這明天該如何報告。

.......

第二天,全港都在討論關於吳氏家族收購置地的事情;

雖然吳光耀只說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在一些華人眼中,這就是大漲華人聲威的收購。

同時,置地的股票當天漲幅竟然高達20%,每股高至8.6港幣。

幸好吳光耀沒有打算私有化置地公司,不然要被這群股民賺翻了。

而自己不僅要支付高額的全面收購費用,還得將債務一個人抗下;

吳光耀又不是活菩薩,怎麼可能會幹這種事情。

說實話,吳光耀只看上了置地公司的六幢中環心臟位置的一流大廈,其餘資產壓根看不上。

所以,吳光耀的打算是,趁著市場低迷且置地公司大量負債的機會,將這六幢大廈打包出售給九龍置業。

而置地公司拿到這筆錢之後,即可以還債,又可以拿出資金去啟動那幾十個地產專案;

至於公司分紅,怕是要等這些地產專案賺了錢以後,才能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