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機會,李維越發覺得伊萬的這個提議非常好,說不定能有機會找到好東西呢。

及時的調整思路並不是壞事情,李維覺得伊萬說的那些有道理,那就考慮改變思路。

不一定就是非要在謝臘菲莫維奇硬扛,那裡可能還有其他的一些好東西,只是這階段找不到更多的線索、挖不出來更多值錢的東西,那又能怎麼辦呢?

那麼還不如現在就改變思路,還不如現在就去嘗試著去尋找更多的線索。

在廣袤的伏爾加河下游平原,土裡肯定還有更多沒有被找到的好東西,值得多一些關注。

李維有了想法,對伊萬說道,“我們去頓河大橋怎麼樣?”

之所以提出這些,也是因為在天王星行動開始的時候,蘇聯西南方面軍在頓河方面軍助攻下首先發起進攻,僅一天的時間,蘇軍坦克第五集團軍就進展順利,不僅大量俘獲羅馬尼亞部隊,還以每天七十公里的速度向頓河方向進軍。

伊萬就立刻肯定了這個思路,“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就是朝著頓河大橋的方向前進。在那場戰爭當中,羅馬尼亞人不斷潰逃,聽說他們甚至將來不及轉移的坦克、火炮都推進了頓河裡。”

想到這些,李維和伊萬更加覺得有機會,沿著蘇聯軍隊前進的方向不斷尋找。

每天其實公里的速度看起來不難,汽車的時速可以輕鬆達到。在二戰期間,很多國家也完成了機械化,這個行軍速度實際上也不算特別難。

可是考慮到還需要不斷作戰,那就意味著這樣的行軍速度非常快了,打掃戰場等等就顯得有些奢侈了。

李維手裡的資料還是有一些的,雖說不是特別的完整、詳細,只是這段時間也大致收集了很多的資料資訊,蘇聯軍隊的行軍線路也是可以查詢出來的。

在天王星行動正式發起的時候,蘇聯反擊行動定下的時間是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為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為1942年11月20日。而在11月22日,蘇聯就完成了在重鎮卡拉奇的會師,意味著將納粹第六集團軍包圍。

而在被包圍後,納粹為了突圍、為了避免被蘇聯軍隊進一步追擊,包圍圈內的軸心國人員移向東面的斯大林格勒,逃離包圍圈的一部分則向西退避,逃向德軍及其它軸心國部隊之陣地。

據說那時候向斯大林格勒撤退的路上扔滿了鋼盔、武器及其它裝備,而被破壞的重型裝備亦被遺棄在路旁。

橫跨頓河的橋樑擁堵不堪,生還的軸心國士兵在寒冷的冬天中匆忙地向東撤退,以免被蘇軍坦克和步兵攔截在斯大林格勒城外。很多受傷的軸心國士兵被踩踏,不少試圖越過冰面過河計程車兵也落入河中淹死。

飢餓的納粹士兵掃蕩蘇聯的村莊找尋物資,軍用後勤站也常常遭到搶掠。

兵敗如山倒的時候,就不要指望有秩序了。那時候的納粹士兵,只能在寒冷的冬天裡竭盡全力的掙扎。帶走物資,那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李維和伊萬仔細的研究著線路,兩個人也覺得自己現在要走的行進路線,實際上也是羅馬尼亞軍隊撤退的路線,這些人也算得上是指路明燈了。

尋找著羅馬尼亞軍人逃離的路線,循著他們逃跑的腳步,李維有機會擴大戰果。

只要能夠有機會找到更多值錢的好東西,李維就認為那是有價值的。他現在一點都不挑剔,不是納粹寶藏才值錢,其他的一些東西也能換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