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雖有“交了七月節,夜寒白天熱”之說,但真正的七月,依然還有“秋老虎”作怪,儘管兩天前的大雨稍稍讓人緊吸了幾口涼爽之氣,太陽一出來,氣溫便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地攀升,一下又竄到三十五度的高溫。
天剛矇矇亮,劉村的大人們已經開始行動起來,老趙清楚,他一生中組織村裡大大小小辦了上百件紅白喜憂事,今天是他平生辦的最掌臉的一件事,雖然大安不是村裡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但卻是第一個在自己村舉辦婚事的書生,並且今天的喜事,還有城裡來的大領導來參加,自打大安娘倆去他家說這件事,老趙就開始盤算開了,將村裡可排程人員拉了名單,並且讓村裡跑腿的二狗挨個通知,同時一再強調結婚當天要早早起來準備。
老趙站在大安的大門口,手裡拿著名單,在那裡點名,全村幾乎每家至少有一個忙人過來,對於參與的忙人,雖然提前兩天就已確定今天的崗位,但是他還是有點不放心地又重新邊點名邊安排了一遍,並且還特意叫上二狗再檢查一遍,各崗位的人都到位了沒有。全村參與的忙人也不含糊,他們都知道,今天娶的新娘子不僅是位十里八鄉難找的美人,而且自己村裡的新郎官將來有可能成為村裡的“人物”。
匯聚在大安家裡的除了劉村那些指定參於婚禮忙活的大人們,還有提前一天來參加大安婚禮的遠道親戚,此時也跟著忙裡忙外,這已經讓幾百口人的小村活躍起來,而那些暑假中的孩子們好像也明白了今天村裡要辦的大事,放棄了平日的懶覺,早早穿著褲衩坐在大門口張望。
“咚、咚、咚”三聲炮響,那些剛才還在張望的孩子們立即沿街循著響炮的方向狂奔過去,頓時,拖拉機發動馬達聲、孩子們奔跑叫喊聲、正準備接親人們的說笑聲,立即融為一曲農村喜慶的交響曲。隨著一聲“起轎”,車頭張貼著用大紅紙寫的“囍”字的拖拉機立即吐出一股黑煙,後車鬥裡載著一車接親老小向村外駛去。
老穆天沒有亮就趕了過來,大安安排讓他陪新娘家來的客人,所以今天老穆今天也特意打扮了一下,上身穿了一件新買的的確良襯衣,下身配了一件的確良藍褲子,腳下不只有重要場合才捨得穿的皮鞋,老穆人顯得格外精神。站在路邊的他目送著遠去的婚車,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他心裡清楚,這婚事雖然看起來葉門當戶對,但卻一波三折,大安如果不是提前介紹這婚事,他怎麼會在農村辦這婚禮呢?人啊!有時真的說不清,提親本來是件好事,卻引來這麼多的煩心。
村裡的大人們依然各自忙著手頭上的事,最為歡快的是那群被鞭炮聲引到一起的孩子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玩起了土生土長的遊戲,有幾個在地上挖上一個小窩,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小玻璃球,圍著挖好的小窩開始摸爬滾跳,有幾個在一邊掏出用紙摺好的三角或四角,甩開膀子在地上猛砸,那場面,好像是不將對方打敗都不能證明自己有實力似的。
畢竟是三伏的天氣,所有的人都搶著趕時間,爭取在驕陽下火之前做完室外的事情,然後躲在樹陰下聊敘昨天的、很久前的樂事。今天迎親的人們出門早,自然急著趕回村裡,為兩位新人舉辦場面隆重的婚禮。
太陽還沒有爬過屋頂,老趙用大喇叭喊道:
“牽馬的,抬轎的,敲鑼打鼓放炮的;
看客的,送禮的,四面八方賀喜的;
燒火的,掌勺的,挑水切菜備宴的;
掃地的,刷碗的,提茶倒水端盤的;
都去村口迎親啦!”
按照當地的風俗,接親的隊伍,從村東頭出去,村西頭進來,這是村裡老人們定的規矩,據說是告戒新婚夫妻不走回頭路。當接新娘的拖拉機駛出村東口時,站在村東口目送車輛的人們便又三三兩兩地說笑著集中到村西口等待,唯恐怕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