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好似山頂上的雲海霧罩般,進入食堂裡面,首先感到的是一種熱氣撲面,食堂裡的幾位師傅不敢怠慢,儘管那饅頭熱得讓其不時甩著手,卻始終不停地向白色的木箱內數著扒拉。
從食堂的北門進去,靠門旁是一口大鍋,這鍋臺的一邊是上鍋臺的階梯,共有五個臺階,一位師傅上了臺階,站在鍋臺上,拿起立在鍋臺上的一張足有兩米長把的鐵鍁從鍋底鏟了幾下,然後換了一個亦有兩米長把,另一端固定著一個小水桶似的大勺,在鍋裡糊糊上面攪上幾下,便對下面的同學招呼:“哪個班的?”
“高二三班!”下面排在最前面的同學應聲道。
鍋臺另一邊的一位師傅急忙翻看小本子:“高二三班,66人!”
“好嘞!”站在鍋臺的師傅一邊答應著,一邊甩開膀子,舞動那長勺,滿滿地舀起鹹糊糊,朝那高二三班的大桶內倒去,按照人數,舀上幾大勺後,隨即便會換上下一個班級的大桶。這對於剛來的孩子們來說,真的是新聞,以前別說沒有見過這場面,就是聽也沒聽說過還有如此大的鍋,人站在鍋臺上盛飯,並且那鍋能跳進去五個人洗澡都不顯擁擠。
當兩個小組將飯抬回去時,李老師已經在教室等候,他讓同學們將飯碗圍繞抬來的木桶放了一圈,並留了一個人靠近木桶的缺口,然後自己親自拿起農村用的帶把兒的水舀子,舀起木桶內的糊糊,盛放入各自的飯碗內。
當看到同學們都將飯碗端入教室時,他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向那位引大家來教室的同學低聲說了句什麼,便徑直走了。
大家吃完飯後,各自洗刷完自己的碗筷,沒有人走遠,除了去趟衛生間,或是到院內的小賣部買點必備的學習用品,再就是回到教室裡笑談著什麼,依然是那位引領大家來教室的同學,提著大木桶在教室前的水籠頭前洗刷著,這一幕恰巧被陪著馬法成從小賣部回來的穆珍看到,他拉了拉馬法成,向水籠頭方向努了下嘴,低聲說:“我們過去幫忙吧!”馬法成當即贊同,兩人走過去,幫著洗刷。
“謝謝!我叫嚴西光,你們呢?”嚴東方邊刷著木桶邊問道。
“客氣啥,我叫馬法成,辦法的法,成功的成。他叫穆珍。”馬法成搶先回答道。
刷完木桶,他們三人將木桶抬到教室門口一旁放下來,這時穆珍發現,木桶並不是很輕,一個人提起來,明顯有些吃力。
太陽公公害羞般地變紅了臉,預示著夜的大幕即將拉開,教室裡四個長燈管亮起來,當年的農村,能夠接上電燈的就很少,即便用上電的農村,家裡也只是接了幾個開啟發紅的電燈泡,這樣的長燈管也只是偶爾在公社供銷社裡見過,但是用的家庭還是鳳毛麟角,燈光縱然比起現在大功率節能燈昏暗許多,但要比起很多當年未供電的鄉村煤油燈,已經似天上“神燈”了。
坐在教室內同學們彼此之間均剛剛認識,但卻似久未相見的熟人一樣,彼此相互交流得正歡,教室內嘰嘰喳喳,嗡嗡作響,畢竟是七十餘人,空間有限。
當掛在校園南部那排辦公室西頭的電鈴響起後不到一分鐘,班主任李老師大步邁上教室講臺,用嶄新的黑板擦敲了敲講臺上的講桌兩下,教室內的喧囂戛然而止,靜得可以聽到窗外細微風聲吹動樹葉的聲音,李老師的開場白開始了:“祝賀大家進入我們班,從今天開始,大家就是中學生了,這是大家一生學習生活中新的開始。現在全班共七十二名同學,其中五十名同學是從八百餘名參考的同學中優中選優選出來的,另外的二十二名同學是我們後續補招進來的,但是無論是優選的,還是補招的,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小學班級的尖子,我為擔任你們的班主任感到榮幸,將來我會為你們的未來感到自豪!為了便於大家與我的溝通,先任命一位班長,請嚴西光同學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