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的七月,對於進入暑假的農村孩子們來說,可以稱得上自由的天堂,家長們忙於自己的事,孩子們便自由地到田野、小溪去撒野。

清晨賴在床上不起是假期孩子們的常態,大人們的口頭禪“太陽昇到三杆高,孩子依然在夢鄉”,那是大人們心疼孩子們,也不便打擾他們的好覺。中午時分,天熱得像蒸籠時,村頭清澈的小溪是孩子們避暑的樂園,一個個扒光了衣服,赤身裸體,成群結隊躍入溪流中,好似蛟龍般,在水中上下翻滾,橫衝直撞,打起水仗來,水花四濺,在陽光下不時映出道道彩虹,五彩斑讕,玩累了,便全身塗滿泥巴,在烈日炎炎下曬太陽,泥巴裂開了口子,便又跳入水中,衝得乾乾淨淨,孩子們還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曬泥猴。日落歇涼時,孩子們分散到田間地頭,圍繞著稻田埂東瞅瞅,西看看,每當看到埂邊淺水中的小洞時,就似發現了什麼新奇一樣,蹲下身子,慢慢將用針折成的彎鉤掛上蚯蚓插入洞中,傾刻,便從洞中拉出一條手指粗的大黃鱔。掌燈時分,剛剛吃完晚飯的孩子們便分散在村四周的樹林中,一束束手電光,互相交織,在樹上、樹下比眼力,每一雙眼睛都聚精會神地仔細搜尋那剛剛從地下鑽出的結了猴,當孩子們每搜到一個結了猴時,洋溢在臉上、樂在心裡的喜悅自然地流露出來,好似尋寶人發現了寶藏一樣的興奮。

與村裡的孩子們相比,穆珍沒有與他們一樣,去溪水暢遊,去田間地頭釣黃鱔,去樹林裡搜尋結了猴,此時的穆珍完全沉浸在從馬三爺借來的圖書的海洋裡,這些圖書帶給自己的不僅僅是那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同時激起自己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在書中尋找著不一樣的歡樂。

暮鼓晨鐘裡,穆珍從古典名著讀到現代英雄故事,除了吃飯睡覺,真是書不離手,往來奔走於馬三爺家借還之中,已連續讀了近十部著作。雖有時難免一目十行,但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蕩氣迴腸的英雄故事,卻時時在其腦海中縈繞。他為關公義薄雲天感過嘆,為梁山好漢仗義疏財叫過好,為**飽受酷刑拭過淚,為《官場現形記》中的貪官汙吏咬過牙……

中伏的天氣,夜幕與白天幾乎分不出溫度的變化,睡在床上的人兒,感覺那涼蓆好似在陽光下曝曬過一樣的發燙,沒有風扇與空調的時代,人們在這高溫下忍受著無情的煎熬。

東方剛冒魚肚白,由於天熱一夜沒怎麼休息好的穆珍便早早起床,與平時一樣坐在自家棗樹下,雖然還沒有見到太陽的蹤影,然大氣卻似被火烤了一樣,圍裹在他的周圍。透過自家那沒有遮攔的大門口,穆珍注意到東方的天空不知何時佈滿了絮狀的白雲,最下面的白雲被染紅了,不經意間,下面好似有大火熊熊燃起般,半邊天空的雲絮被染紅了,如同潑灑上去的一幅血染的畫,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這樣的天然奇景,將這位連日來痴迷於小說中的穆珍拉入了一個奇異的幻想世界,在穆珍的眼中,那已經不再是雲,那是一幅幅變幻無窮的震撼場面,那是赤壁鏖戰的古戰場,沖天的火光映襯著千軍萬馬在廝殺,戰士們流出的鮮血染紅的江水,滾滾東逝,漸去漸遠中,整個場面瞬間又變成了火焰山,那孫行者正拿著假的芭蕉扇將火焰扇得愈來愈高,自己身陷其中掙扎,不能自拔。下面跳躍般升起來一個大火球,須臾間那火勢漸去,天空的雲層向四周分散開去,如同撒在天空中的棉絮。正當穆珍沉浸在大自然帶給的美妙中,院外突然傳來女人“哎喲”的尖叫聲。

“哎喲喲,哎喲喲……”聲音漸弱下去,穆珍嚇了一跳,回過神來,向院外眺望,沒有看到人的身影,那傳來的聲音恰恰被院前三元住的房屋擋住,於是跑到大門口處張望,看到一位穿著一身紅花褂的女人蹲在大路邊,頭低下去,腦後的未紮裹的長髮自然下垂於前面,遮住了臉,如果不是那身紅花褂,看上去真有點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