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聽到這裡,如釋重負,長出了一口氣:“剛才把我嚇得不輕!”

“這毛病來勢急,說不定會有生命危險,走得也急,只要及時救護,不會有什麼事!”劉大夫破天荒般多說了幾句,也許是在安慰,或許更多的是提醒李老師的重視。

這位發病的同學叫孫世才,事後據他說以前沒有發生過,這是第一次發生,自己也不知怎麼回事,像中了邪一樣,突然便抽搐起來,後面的事情自己就不知道了,再後來就是自己躺在李老師的懷裡,不想動彈。也許正是因為這事,過後的幾年裡,同學們從不與之爭執,就是發生了不快,也都儘量謙讓著他,讓他在三年的時光裡,不僅沒有發病,而且也沒有受到任何的委屈。

生活中的李老師關注著每個同學的變化,誰生病了,他會帶著去衛生室診病,衛生室看不了,他會親自帶著去學校外醫院診治,有時還要給學生先墊付醫藥費。孩子們年齡小,每週都要帶上三五元錢的零花錢,這些錢現在看起來雖然少得可憐,可那時的物價很低,在飯店裡吃上一碗麵條,也不到兩角錢,一斤油條的價格僅用兩角錢,為了防止同學丟失,李老師專門為同學們設定了“存錢櫃”,其實就是將帶來的生活費先放在李老師那裡,然後隨時支取,李老師認真做好記錄便是。

當年的學校沒有心理疏導室,但是學校的每位教師都是最好的心理疏導大師,這是當年用心的教師們在學校生活的週而復始中逐步總結出來,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教室門後掛著一個小本子,那是好人好事本,誰哪天做了什麼好事,誰哪天幫助了人,只要是能記下來的,受益的同學可填寫,班裡的班幹部可以填寫上,“X月X日,XXX拾金不昧,撿到一元錢,送還失主”、“X月X日,XXX幫助同學洗衣服”、“XXX自主打掃宿舍的衛生”……不到一個月,上面記錄得密密麻麻的全是班級裡同學們優秀表現。

每到週一,那是過週末從家返校的第一天,多數同學採用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離家十里八里的學生採用的是“兩條腿”,因而這一天是學生一週當中最疲勞的一天,上課時,多數同學昏昏預睡,無精打采,李老師總會在課堂上講些笑話,逗大家開心,讓大家能在愉快中打起精神。他那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過了星期三,一天快一天,過了星期四,快得沒法治,過了星期五,還有一上午!”這句話雖然僅是順口溜,卻時時提醒孩子們一週過得飛快,打消大家想家的念想。

在孩子們眼中,李老師可以稱得上故事大王,他的故事常常順手拈來一樣簡單。有一次數學考試,大家的成績都不怎麼理想,李老師看大家顯出了沮喪的神精,他對大家說:“以前我在改數學試卷時,碰到一個學生高手,這學生除了自己的名字,一個題都沒有做,而是在卷子上寫了四行字——難,真難,實在難,難死我了!”

大家聽了轟堂大笑,大笑過後,李老師問大家:“我們比起他來,哪個同學一個題不會做,沒有,我們儘管這次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但是說明題確實有點難,這不怪大家,怪我沒有講到的地方多,是不是?”大家如釋重負,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學習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