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過後,穆珍回村將種子生產經營的話題對天成講了,天成十分贊成穆珍的想法,開始了種子公司的註冊與運營前的準備工作。
穆珍剛從會議室走出來,手裡拿著一個布包的趙一民迎了上來,穆珍立即打招呼道:“大爺,你站在這裡有啥事呢?”
“俺在等你!”趙一民隨口答道。
“找我有啥事?”穆珍問道。
“你看,我將小說又改完抄了一遍,後面又加上了這些年的生活場景,想請你給看看,商量是不是可以出本書呢?”趙一民雖然年事已高,此時說出這番話好似有點像對陌生人說話的小姑娘,慢聲細語,讓穆珍心裡不禁一驚。
穆珍沒有想到站到自己面前的老爺子,將自己的話當成了一件大事,自己讀小學時,開始學認字字,並且能做到按照當年說的想法一直堅持,這對於普通人已經十分難得,更何況是一位已經六十歲的老人,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卻似在做小學生,更是值得那些被困難嚇倒的普通人來學習。當老人第一次提到讓自己看書稿時,自己僅僅看了幾眼,便提出再修改一下的話,在這位老爺子心裡好似成了聖旨,竟然堅持做到了,還增加了新近發生的事情,這在常人看來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站在自己面前的老人卻做到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能力,也正因為此,天成叔沒有看錯人,將豬場交給這位老人管理,才是最讓人放心的。
穆珍雙手接過趙一民遞上的那個布包,惦在手裡顯得沉甸甸的,穆珍小心開啟布包,裡面兩本大教案本,穆珍翻開上面教案本的扉頁,一筆一畫的正楷字,假如不知是站在面前的趙一民寫的,你是如何也不會想到這字是一位六十開始學字、八十還在努力的老人寫的,如扉頁正中用大字書寫的“我的飯碗”後面又用較小些的字寫著“趙一民”,頓時覺得趙一民對於做文化的嚴謹態度,是許多年青人也無法可比的。穆珍又翻了一頁,字裡行間都顯示出寫字的功夫,不僅橫平豎直,而且字間距非常勻稱,就是一個年輕人也難以做到的事,這位老人卻做到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隨後出來的天成,看到趙一民,立即走到穆珍的身旁說道:“老趙哥創作的事,我早已想過了,得想辦法印成書,這事還得你來操下心,看看如何做,用錢的地方你說就行,錢的事由我來出。”
“哪裡能用你的錢呢!這麼多年,我也攢了不少,如果不夠,再想辦法!”趙一民接過去說道。
穆珍聽老趙說到這裡,真的被眼前老趙有備而來的心情感化了:“這件事,我回去請人先在電腦上敲出來,列印出來後,去趟市作協,找我原來在報社裡的編輯部張平主任,他現在是那裡的秘書長,讓他給咱們把把關!”
“那太好了,我們村裡未曾想出了位老年作家,這是好事,確實是好事!”天成誇道。
“我知道你們現在都很忙,這事又給你們添麻煩了!”趙一民客氣地說道。
“現在這可不是你個人的事,而是我們村裡的事,這本書如果能出版,我們村也會跟著這本書小有名氣了,兩全齊美!”穆珍回道。
“對,對,對!”天成附和道。
穆珍接著認真地將教案本重新包好,開啟自己的手提包,放了進去說道:“這件事就交給我了!”
一旁站著的天成說道:“到你去市作協時,別忘了也拉著我,我是代表村裡介紹一下情況!”
天成是怕出書花錢的事,穆珍不好意思向自己張口,所以才提醒穆珍帶著自己。而穆珍卻認為天成必須跟著去,便回道:“那是一定,這事你不去,就不顯得咱村裡重視!”
趙一民更覺不好意思,從衣兜裡掏出一張銀行卡遞到穆珍手上:“這是我攢的錢,用得著,就用這個卡上的錢!”
穆珍推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