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珍一刻也不敢怠慢,回到辦公室,當即就給提供種子的公司打了個電話。

種子公司的人十分客氣,他們稱,該小麥種是從國外引進的,還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但不排除水土不服的原因,儘管這種說辭有些牽強,但是不是這個原因,還需要到一些專家那裡得到證實。

穆珍反覆尋思著種子公司人員的解釋,他們要找專家認證,而自己身邊就有這方面的專家,穆珍提起電話撥了出去。

“你在哪裡?說話是否方便?”穆珍直接了當地問道。

“哥,你說什麼事?”接電話的是遠在省城工作的穆寶,看到穆珍打來的電話,穆寶覺得這位在老家當經理的哥哥是極少打擾自己的,打電話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穆珍在電話中簡要說明了小麥種子的情況,穆寶聽完回道:“你說的這種情況,以前也發生過,主要是引入的種子,在國內重新栽培留種時,與附近地塊的其他小麥品種出現了雜交的,但是現在還不能確定,可以問問種子公司是不是從國外引進原種,然後在國內培育的種子?”

穆寶的話提醒了穆珍,掛了電話,接著又打給種子公司的負責人,種子公司的負責人一口否定了自行育種的可能,那麼只能等待當地專家給出合理的答案,如果給出的答案不合理,只能與種子公司商談賠償的問題了。

穆珍等了一天,依然沒有等來種子公司給出的答案,眼看三夏大忙在即,穆珍讓劉旭昶拿著相機,重新回到小王莊村,到田間地頭去拍一些照片,留下相關證據,同時與天成商量對於種植戶的補償問題。

穆珍與天成商定,對於凡是因種這個小麥品種導致種植戶收入減少的部分,先由大治集團給予墊支,然後再找律師與種子公司進行追賠。

按照當時購種種植的面積,這個小麥品種的種植面積倒不是很大,加起來才一百餘畝地,如此下來,即便是賠償,數額也不大,當下的問題並不是賠償數額多少的問題,而是這種事情的發生,直接影響大治集團的信譽問題。

夏收就是在與老天爺搶時間,伴隨著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僅用兩天時間,夏收便進入了尾聲,收入袋中的小麥經過統計,平均每畝比正常小麥減產約一百公斤,由於特種小麥的價格偏高,每畝整體收入並不比普通小麥的收入低,這讓天成鬆了一口氣。

發生在穆珍身邊的種子事件雖然已經結束,但穆珍對於小麥品種出現的問題,卻一直耿耿於懷,三夏一結束,便帶著收下來的小麥樣本直奔省城,找穆寶探討此次小麥種子事件的根本原因。

對於哥哥穆珍的到來,穆寶好似早已做好了準備。

“哥,當下我們國內對於種子的研發還遠不及國外,特別是在像你引種的這個品種,國家反覆提出要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如何端?一是靠土地,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要守住,二是靠種子,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就是個例子,現在我們在小麥品種的研發上,近幾年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玉米種子、蔬菜種子,我們更是落後於國外的研發水平,不過好在國家在上世紀初就已經開始重視種子的研發工作,出臺了相關政策與法律,但是研發一個小麥品種需要十到十二年的時間,這對於我們來說,還需要時間,當下對我們來說,種子生產研發刻不容緩,種子這種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絕不能依賴國外,所以做好種子的生產與研發,是確保我們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根本保證。”穆寶一口氣說了那麼多,穆珍卻一言未發。

“哥,你想什麼呢?”穆寶問道。

“你說了那麼多,我倒是想知道,在種子的培育與研發上,我們能做什麼?”穆珍問道。

“我們能做的就是繁育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