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去尋找的答案。

更快,更有效。

蒂埃裡陷入沉默。

將蓋瑞帶往美利堅號,就是希望對方能夠前往韓國,尋找病毒源頭。

但就以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在蓋瑞抵達韓國時,殭屍數量會達到六十億。

三十億到六十億,看似是很大幅度的跨越,但只需要每個殭屍再感染一個人類,便能達成。

病毒感染的速度,尤其是後期,會呈現出鏈式反應。

“我太固執了。”

無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不可否認,蒂埃裡動搖了。

海騎士計劃,將會是比病毒溯源計劃更合理的抉擇。

他能感受到伊森的決心,並且明白,再多贅述,都是多餘。

高臺上那個白面板男人,是臨時政府所推舉的總統,相當於戰時最高執行軍事長官,擁有一票否決權。

他的意志,就是整個臨時政府的意志。

想要對他的意志提出異議,可以,只要美利堅號作戰會議室內全體成員,上至將軍,下至學者,全部投出質疑票,便能駁回臨時總統伊森的提議。

“我贊同,這七人所具備的共性,有助於我們發覺殭屍的軟肋!”

“這種病毒太過強大,但這七人令我們看見了希望。”

“我們的軍隊,需要儘快掌握這種關鍵資訊。”

“支援海騎士計劃!”

作戰部署會議室中,有不少將軍表示支援伊森的命令,將營救影片中的七位人員,代號為“海騎士”的任務,提到最高優先順序。

派蒂埃裡前往,無期限推遲病毒溯源計劃。

蒂埃裡點頭道:“我願意接受命令。”

“但我希望你們聽聽法斯巴克的意見,他是哈佛大學的病毒學家,也是溯源計劃的提出者。”蒂埃裡指著後方三塊白板下圓桌的其中一處道。

大家的目光齊刷刷望去。

那是一個捲髮青年,雙眼有深邃的色彩,膚色偏黑,有點印度裔的味道。

這樣一個經由總統嘴裡說出的命令,沒必要獲得每個人的支援和贊成,更何況是這樣一個知識分子。

“我贊同海騎士計劃。”

年輕博士當眾表示自己的意見:“資料顯示,約有百分之五的人不會立即感染,我下定結論,這一定是某種病毒。”

“影片內容,使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七人抓住了病毒的破綻。”

“如果派作戰小隊前往韓國,從調查起源開始,耗費的時間簡直難以想象…”

“並且,韓國的情況不容樂觀。”

“只能說,人類很幸運,出現了這七個人。”

以博士的贊同為終點,作戰會議室眾人達成一致:以蒂埃裡最優秀的調查員蓋瑞為首,駕駛最先進的CH-46(海騎士)救援直升機,前往波士頓,營救這七個人。

整個任務將持續兩天時間,一天時間花費在路程中,一天時間花費在勘查與營救。

帶回七人,後續將再花費一天時間,半天用來調查七個人的共同點,半天分析七人的血液基因。

蓋瑞:“???”

前往波士頓執行海騎士任務,在早已經佈滿殭屍的鬧市營救七個人?

這種任務的難度可想而知。

況且,自己還沒有點頭說想要參與任務吧?

蓋瑞剛剛從波士頓逃出來,他不想再回到那個地方,有關於那裡一切的美好回憶,都在這幾天之內毀滅,只剩下噩夢。

但蓋瑞也不笨,明白這次重回波士頓的營救任務,自己不得不參加。

他之所以能夠登上這艘艦船,一部分是仰仗蒂埃裡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