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冰冷的鐵器氣息混合著桐油的味道撲面而來。

“哈哈哈哈……”

朱棣再也抑制不住,仰天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狂放與得意。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也!”

他一把抓起一把火銃,入手沉重,質感絕佳,比他軍中現有的任何火器都要精良數倍!

“傳旨!全軍換裝!把這些鳥銃全都給老子扔海里去!”

“所有船隻,立刻換髮新火器!”

“今夜子時,準時開拔!”

南京,奉天殿。

“咔嚓!”

朱元璋手中的青花瓷茶杯,被他生生捏成了碎片。

滾燙的茶水和瓷器碎片混在一起,順著他的指縫滴落,他卻恍若未覺。

他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銀幕中,朱棣的艦隊接到新式火器後,那一片歡騰雀躍的景象。

他看到自己的兒子,那個逆子,正意氣風發地指揮著士卒,準備揚帆遠航。

那股子捨我其誰的霸氣,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

也像極了一把即將脫鞘,要刺向君父的利劍!

“紀綱。”

朱元璋的聲音冰冷得沒有一絲溫度。

“奴婢在。”

紀綱連忙躬身,手中的毒酒托盤微微晃動。

“去。”

朱元璋緩緩開口,“派人去登州,告訴老四。”

他的聲音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

“告訴他,若是他真能像銀幕裡的那個劉榮一樣,給朕……捉回倭寇的首領……”

他又停住了。

捉回倭寇首領?

不,不夠。

他突然轉頭,對身邊的太監厲聲道:“取《明實錄》來!”

很快,一本厚重的史冊被呈了上來。

朱元璋親自翻開,迅速找到了“永樂十七年”那一頁。

他的手指,重重地按在“望海堝”三個字上。

那三個字,不知何時,已經被他用硃砂筆狠狠地圈了起來。

而在旁邊空白處,是他親筆寫下的批註,字跡潦草,力透紙背:“此役後,倭患十數年不敢犯境。”

他的目光在這行字上停留了許久,眼神中的殺意和某種複雜的期許交織在一起,最終化為一片深不見底的寒潭。

“朕便……準他活著回來見朕。”

夜色如墨,將整個登州港籠罩。

海面上,朱棣的龐大艦隊沒有點起一盞明燈,如同一群蟄伏在黑暗中的巨獸,悄無聲息。

只有天上的星光和銀幕散發出的幽光,為這支即將遠征的艦隊,指引著方向。

朱棣站在船頭,海風吹動著他的披風。

他沒有看身邊忙碌計程車卒,而是凝視著銀幕。

銀幕上的畫面已經變了。

【望海堝大捷之後,劉榮率領得勝之師凱旋。道路兩旁,遼東的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他們將煮熟的雞蛋、剛烙好的餅子,拼命地塞到士兵們的手中。孩子們唱著歌謠,老人們流著熱淚。那是一幅真正軍民同心,萬眾歡騰的畫卷。】

朱棣的眼神很冷,他知道,這樣的畫面,不會出現在自己身上。

至少現在不會。

他要的不是百姓的歡呼,而是敵人的哀嚎。

他轉過身,對身後的親兵隊正低聲下令,聲音被海風吹得有些破碎。

“傳令給船上的工匠。”

“把我們之前繳獲的所有倭刀,全部熔了!”

親兵一愣:“殿下,倭刀鋒利,留著……”

“執行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