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僅要修。”朱棣在心中對自己說,“我還要讓它流傳萬世,永不殘缺!”

就在群臣還在為《永樂大典》而震撼時,銀幕上的畫面,毫無預兆地一轉。

悠揚的古樂變成了激昂的鼓點和海浪的呼嘯。

【銀幕內】

鏡頭猛地拉高,俯瞰著壯闊無垠的大海。

一支龐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艦隊,正劈波斬浪,向著未知的遠方航行。

為首的寶船,巨大如山,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十二張巨帆鼓滿海風,宛如浮在海上的移動城堡。船艏高高昂起,雕刻著威猛的龍頭,船舷兩側旌旗招展,“大明”“鄭”字旗迎風獵獵。

在其身後,是數百艘大小不一的船隻,有戰船、坐船、馬船、糧船……連綿不絕,遮蔽了海面。

【旁白:“永樂九年,太監鄭和,奉天子命,三下西洋。此行,護送榜葛剌等十六國使臣歸國,宣揚大明國威,撫諭諸番。”】

【畫面中,艦隊抵達異域邦國。當地的土著居民,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船隊,紛紛跪伏在地,以為是海神降臨。明軍士卒身著精良的鎧甲,手持火銃與利刃,軍容嚴整,氣勢逼人。】

【鄭和一身蟒袍,立於船頭,面容沉靜,眼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向外邦君主贈送精美的絲綢、瓷器,宣讀大明皇帝的詔書。那些小國君王,無不恭敬拜服,獻上本地的珍奇異寶。】

【鏡頭切換,艦隊抵達錫蘭山國(今斯里蘭卡)。國王亞烈苦奈兒貪婪狡詐,意圖劫掠船隊。】

【鄭和早有防備,他將計就計,親率兩千精兵登陸,直搗其王城。城中守軍雖眾,但在大明火器的轟擊下,不堪一擊。】

【“放!”隨著一聲令下,數十門火炮齊聲怒吼,炮彈拖著火光,狠狠砸在錫蘭城的城牆上。磚石飛濺,煙塵四起。緊接著,手持火銃計程車兵排成整齊的佇列,對著衝出城門的敵軍進行輪番射擊。】

【“砰!砰!砰!”密集的槍聲如同爆豆,錫蘭士兵被成片地打倒在地。他們手中簡陋的彎刀長矛,在火器面前,脆弱得如同玩具。】

【最終,鄭和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其家眷,另立賢德之人為王。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既展現了大明的雷霆手段,也彰顯了“王者之師”的風範。】

【現實中】

“我操!”

不知是哪個武將沒忍住,爆了句粗口。

整個奉天殿,瞬間炸了鍋!

“這……這他孃的是船?這簡直是把一座城給搬到海里去了吧!”藍玉瞪圓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

“大明水師威武!!”徐達激動得滿臉通紅,用力一揮拳頭,“好!好啊這才是我大明該有的樣子!揚帆四海萬國來朝!”

武將們個個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就是船上的一員,親自去領略那番邦的風景,去教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國。

朱元璋的臉色卻變得極為複雜。

禁海……

這是他親手定下的國策。

在他看來,大海是危險的,是滋生倭寇和走私的溫床。與其耗費錢糧去經略海外,不如關起門來,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可是……銀幕上的一切,卻像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的臉上。

那遮天蔽日的船隊,那萬國來朝的盛景,那用火器輕易碾壓異邦的強大武力……無一不在告訴他,他錯了。

大海不是禍患,而是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坦途!

他的目光,第三次落在了朱棣身上。

而這一次,朱棣沒有再跪著。他不知何時已經站了起來,挺直的背脊如同一杆標槍。

他迎著朱元璋的目光,微微頷首,眼神中沒有挑釁,只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