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豆油和花生油就全是勝光公司的,也就是萬峰面前這個企業生產的。

這裡是勝光公司的總部,是劉勝光起家的龍興之地,但只是他眾多生產基地中的一個。

劉勝光在北遼林吉和龍江有大大小小十多個生產基地,這貨一年到頭也是走南闖北的,很少能見到這貨的影子。

當門衛告訴萬峰劉勝光去龍江視察去了的訊息後,萬峰也就失去了進去看看的興趣,轉身就去了柳久的飼料加工廠。

當劉勝光發現他又要經驗油類又要經營飼料有點手忙腳亂後,當機立斷就把飼料這項產業賣給了柳久。

柳久是靠養豬起家,後期發現養豬這玩意兒靠運氣的成分太大。

就算你防範的措施再嚴謹,但依然阻擋不了傳染性疾病的出現。

如果有一場毀滅性傳染性疾病出現,輕則一年白玩重則血本無歸。

柳久在經歷過一次這樣的災難後就心生退意,就在這裡劉勝光問他要不要接手飼料的專案。

柳久沒有一點猶豫就把飼料這個專案接過來了。

在養豬上柳久算不上得心應手,但是在做飼料上卻爆發出了天賦。

因為養過幾年豬,他對豬的生活習性有相當的瞭解,這些經驗和知識也就轉化到了飼料加工上了。

在經過無數次的搭配,他終於做出了豬愛吃還愛長膘的豬飼料。

在豬飼料打響以後,他專門成立的科研單位專門研究飼料的配方,陸續又推出了大受歡迎的雞飼料其它家畜家禽的飼料。

與劉勝光這貨天天東奔西走截然相反,柳久幾乎很少出門,一年到頭就待在他的飼料廠裡。

這樣萬峰就順利地看到了柳久。

在將威眾多的老闆群裡,柳久應該是屬於規模不大收入偏下的那個群體。

雖然他接受劉勝光的飼料算是國內最早做飼料的一批,但是這一行從一零年開始有無數的廠家湧入,大大地分流了市場份額。

就算紅崖市就有好幾家做飼料,整個北遼省怕不是有上百家這樣的企業。

柳久能保住紅崖以及周邊的幾個縣市的市場已經尤為不易了。

他的企業每年三四百萬的收入在將威屬於不顯山不露水的企業。

柳久今年六十多了,也在考慮把企業交給女兒和女婿。

他只有一個女兒,現在在他的企業裡擔任總經理,女婿也在企業裡負責管事。

雖然柳久的企業沒有做大,但這些年下來他的身家沒有上億也差距不大。

他準備把企業和一半家產留給女兒,然後自己和老伴回家享清福。

柳久陪著萬峰在辦公室裡天南海北地扯了一通閒篇,到快晌午的時候萬峰和柳久告別。

萬峰沒有留下來吃飯,他要到黑礁去白搓於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