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劉藝菲的熱火朝天、粉絲狂歡,另一邊的王常田則是惆悵、無奈。

《降臨》總票房突破四億,但王常田看到的從不是那段冷冰冰數字,而是琳琅導演部門的底蘊,老帶新的導演模式。

徐徵的劇組裡面帶出了楊青,楊青的劇組裡面帶出了申奧,張長意的劇組裡帶出了郭幡。

再算上薛曉露、陸洋、烏邇善,琳琅電影的題材可謂遍佈喜劇、犯罪、科幻、愛情、武俠、動作、奇幻。

琳琅的運作模式王常田一清二楚,甚至對於整個電影圈來說都不是秘密。

新生代導演先在前輩劇組中學習,水平達標後,本部會給予優質劇本、高水平幕後劇組兩項支援,後續的宣傳、發行、排片流水線式操作。

聽起來很簡單,但這種模式中小公司玩不起,大公司玩不了。

中小型公司沒如此深厚的底蘊,製片、宣傳、發行的產業鏈他們都打不通,更不提培養屬於自己的導演。

華宜、光線、伯納這些圈內資金雄厚的上市公司,則是不敢學習琳琅的那一套。

琳琅推新導演,專案虧一千萬就是虧一千萬。光線是賬目上先虧一千萬,然後股票再跌一個點,1.1億就這麼沒了。

所以琳琅的模式王常田是真不敢玩,雙方風險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md,琳琅跟無賴似的。”王常田手扶著頭,心情很是低落,公司上市過後反而是把自己的手和腳都束縛住了。

電影是高風險產業,沒有屬於自己的固收。

姜汶、程凱歌這類大導演都會有翻車的時候,使用新人的風險只會更高,故而大家都更加傾向於使用那些有過成績的港臺導演。

其實不僅是王常田無奈,圈內數得上號的民營電影製作公司都無奈,因為幕後人才全被琳琅虹吸走了。

圈內所有人都知道琳琅願意給新人機會,但凡是手上有兩把刷子的電影人都想去琳琅,就算不能得到執導機會,拿到手的紅色毛爺爺也只會比待在其他公司多,怎麼著都不虧。

“唉~,得想個法子啊,否則光線和琳琅的差距只會被越拉越大。”

在另一個世界,為了補充製片能力的缺陷,光線用上了大牌演員跨界導演界的法子。

演員的導演能力不足,那就給配上一個強力的幕後團隊,割粉絲和有好感度的路人韭菜。

片子質量差,光線也能保證不虧。

片子質量高,他們更能堂而皇之說自己推出了一位導演,下一次大家還能一起繼續割韭菜,左右手光線都是零風險。

另一邊。

半躺在椅子上的韓三坪倒是輕鬆得很,他就希望圈內像琳琅這樣的公司多來點,電影行業越輝煌,才能愈發體現出他領導中影的正確性,甚至是再幹一屆中影董事長。

“小胡,《地心引力》什麼時候看樣片來著?”

“韓董,《地心引力》的看片會是12號下午三點。”

韓三坪閉著自己的眼睛,吐槽道:“長意這孩子也真是的,把《地心引力》扣得那麼緊,連我這個投資人都不給看,真是的。”

……

《降臨》票房破4億之後,又在電影院上放了兩天便下畫了,總票房停在了4.016億。

第一個原因是《畫皮2》和《保你平安》吃掉了絕大部分市場,《降臨》再撈也撈不著什麼票房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

“我在微博上發現,我的好多粉絲都在重複觀影,手裡電影票都成沓了。”

郭幡的情商很高,敏銳地發現了其中關鍵所在:“所以藝菲姐你覺得《降臨》可以下了?”

“當然,票房能過四億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