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號,寧昊的《瘋狂的石頭》也在無聲無息中上映了。

上映第一天的時候張長意就拉著羅縉就近找了一家有排片的電影院看了。

《瘋狂的石頭》這部電影是劉德譁主導的“亞洲新星導”計劃中唯一的內地電影作品。

本來寧昊提出要600萬的拍攝預算,但考慮到整個“亞洲新星導”計劃6部電影2500萬港幣的資金,劉德譁拒絕了寧昊的請求,最後只給了寧昊300萬。

劇中有一段“別摸我”的經典撞車戲,當時拍的時候可給寧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車子撞完之後,修車廠老闆認為寶馬車被撞得太爛,要求劇組加錢賠償。

寧昊那是撒潑打賴、強行理論,硬是沒給老闆賠錢,就為了省點經費。

不過拍到後面劇組還是超支了,寧昊也不好意思再開口找劉德譁要錢,硬是把自己十幾萬的積蓄全投進去才勉強把電影拍完。

“師兄這電影拍的真不錯。”

出了電影院,張長意一邊走一邊和羅縉討論電影。

“三段式”視角切換敘事的手段,剛開始還顯得有些生澀,在結尾高潮部分真的非常精彩。”羅縉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不過到我估計應該會有人說什麼抄襲《兩杆大煙槍》、模仿蓋裡奇的話。”張長意摸著自己的下巴。

“說就說唄咱管那麼多幹啥,一切自有後人評說。”

羅縉不點都在意外界的那些言語,顯得有點沒心沒肺。

張長意和羅縉差不多,也不在意這些外界將會出現的那些負面新聞,畢竟那也不是他的事情。

“我和你說,《石頭》最後還有個穿幫鏡頭。”

“什麼?穿幫鏡頭。”

羅縉有些意外,他光沉浸到劇情裡面去了,真的沒發現有穿幫鏡頭。

“我和你說啊,劇組道哥與包頭兒訂好時間接貨,最終意外殞命的那場戲,師兄用了多視角回放。”

“在其他視角下,道哥撞到“莫西幹頭”開啟的車門時,其摩托車頭盔的風擋是放下的,但是當以道哥的視角回放時,電影給出了一個道哥表情的特寫,摩托車在高速執行,而此時摩托車頭盔的風擋卻是開啟的。”

“當然這個小穿幫不影響劇情就是了。”張長意解釋道。

《瘋狂的石頭》的首週末票房只有將近200萬,票房成績不好,關注這部電影的媒體也非常少。

電影上映之後的第二週,在排映場次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票房卻翻了一倍多,取得了400多萬的票房,很顯然,口碑開始在觀眾之間發酵了。

發現有利可圖,中影方面的動作也很迅速,緊急擴大了《石頭》的上映規模,提高了排片場次。

《瘋狂的石頭》票房的逆勢上漲,就像張長意之前預料到的那樣,負面訊息也來了。

“《瘋狂的石頭》抄襲《兩杆大煙槍》,除了抄襲,國內電影行業的路到底在哪裡?”

“《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叫寧昊還是蓋裡奇?”

“電影行業的壟斷?原計劃定檔於6月28日的《超人歸來》為何會推遲至7月11日,只為給《瘋狂的石頭》讓路?”

……

關於《石頭》的負面的報道很多,但正面新聞也同樣不少。

京城影評人老晃就給予了寧昊極高的評價:“這部影片“給漆黑一片的中國低成本電影市場,照個大亮。”

“《石頭》的語感完全是電影化的、視聽化的,而不是國內電影擅長並牢牢抓住不放的小說、散文甚至詩歌“的傳統正規化。

它有意調動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講的都是動盪大都會里的小人物喜劇,都有著密集而生動的閃光細節。內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