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賺錢了,就先找個環境好點的地方,這種群租房既不安全,空間又小,長期住對身心健康都不好。

再給父母打點錢,讓他們不要再像以前那樣連肉都捨不得吃。

八點五十分。

張楚河嚥下路上買的包子,喝完最後一口豆漿,踏入了聯發大廈。

他現在上班的地方就在這裡。

福匯證券投資公司,一家遊走在監管之外的灰色投資公司,

試用期無責任底薪兩千五百塊,對於剛拿到畢業證的學生而言,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工作了。

“金融行業,如果建立在三公的原則下,我認為它是最公平的行業。”

“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文盲或者教授,沒有人能夠一定保證盈利或者賺錢。”

“但這行業是風險比和收益比最高的行業。”

“從五千塊賺到兩千萬大家是不是覺得很難?但是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們,很容易,五千塊錢只要每個月有一倍的利潤,那麼只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從五千變成兩千萬。”

“每個月賺一倍很難?”

“不不不。”

“七個半漲停。只需要在股市抓到七個漲停,資產就可以翻上一倍。”

“大勢在手,天下我有。

“目前的市場是一個明顯的多頭市場。”

“從趨勢線我們可以看到......”

“......”

福匯投資公司首席分析師也是唯一的分析師楊逝水,正在直播間進行每天的早盤分析直播。

這是福匯投資公司的套路之一。

利用直播間引流,再將客戶引流到其他平臺做槓桿交易,以此來賺取高昂的手續費用。

因為這兩年證券市場一直是強多頭,所以公司的盈利一直非常不錯。

張楚河下意識看了一眼在直播著的楊逝水,走到自己位置上坐下,摩挲了下辦公桌開啟了電腦。

重回故地,不同的心境讓他有一種和曾經這個時候完全不同的感覺。

猶記得當年在學校的時候,每次幻想自己畢業後做什麼工作,總會忍不住聯想到電影上看到的劇情。

坐在辦公室裡,高冷地敲下鍵盤,按下一組數字,就可以像是決定一隻股票的漲跌,甚至是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動。

不過想象總是很豐滿,現實特別會教人做人。

連續找了幾次工作,張楚河才明白,別說是決定一隻股票漲跌了,就算是做交易員,在他學經濟金融專業的時候就已經徹底無緣。

幾乎所有公司招募培養交易員,根本就不要系統性學習過經濟專業畢業的學生。

學歷越高,就跟交易員越絕緣。

相反,沒有學過經濟和金融的理科生倒是有可能。

而學了金融和經濟的學生,往往就兩個選擇,一個搞模組研究,做程式化技術指標。

學歷再高點,比如說研究生或者博士,可以走市場調研和分析路線,做調查員或者寫經濟報告也或者做分析師什麼的。

學歷不上不下怎麼辦?

就一個選擇。

做投顧。

當然,這是好聽一點的說法。

直白一點,其實就是銷售員、業務員。

張楚河的工作,正是這家公司的投資理財顧問。

呃!

也就是業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