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1/4頁)
重生復仇之孤女不好惹 岑習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俞文遠這幾日忙著應付杭州地界的各路人士,可謂是分身乏術。慕江軒身為江浙巡撫,監管織造,他還在世時是杭州地界上人人都想巴結的貴人,他如今去了,餘威猶在,先不說杭州衙門、巡撫衙門裡的人皆是他心腹。光是靖勇公府這個外家,就足以讓人眼紅,巴巴地想上來與靖勇公搭上線。
因為慕晴泠是從京城回杭奔喪,所以慕江軒已經停靈半月。如今慕晴泠歸府,俞文遠主理喪事,慕江軒出殯一事便再不能耽擱。俞文遠到了杭州不久,杭州知府周慶年便送了名帖,邀俞文遠過府一敘。
周慶年是新帝登基那年恩科出身的舉人,當時慕江軒還未外放,周慶年拜在了慕江軒門下,稱慕江軒老師。一直以來慕江軒在官場上對周慶年也多有照拂,周慶年感念老師恩情,慕江軒走後打理喪務十分盡心,如今一應事務都要交回給俞文遠了,便特地請了俞文遠到府上詳談。
周慶年是寒門子弟,家裡雖有薄產,但供到他恩科登榜,已經是捉襟見肘。等到他出任知府,又是在兩江富庶之地,周家才算緩過勁兒來,有了些官家氣派。
如今因為自己老師的身後事,有機會跟靖勇公府的繼承人說上話,周慶年早幾天便囑咐自己的夫人務必盡心準備。俞文遠雖是靖勇公府的繼承人,但身上沒有官職也無功名,到了周府也不拿王侯公子的架子,進退有度,讓周慶年更起了幾分結交之心。
周慶年將這段時間慕府的外事細細跟俞文遠說了一遍,又拿來賬本交託給他。想了想,還是說道:“老師只有一女,以前每每談起,疼愛之意表露無遺。慕家主家雖然人丁不興,但是旁親卻多。老師在世時也時常幫扶,升米恩,鬥米仇。別的事老夫都不擔心,只怕有些人被錢財迷了眼,生了些歪心思。俞公子身為慕姑娘表兄,又是靖勇公府的公子,如今慕府上下,就全靠你了。”
俞文遠心道,果然慕家旁支的嘴臉已是人盡皆知。慕晴泠當初在船上的推測已然坐實一半,剩下那一半……
“周大人放心,晴泠是我表妹,來時老爺、老太太他們也都囑託過了,如今讓姑父入土為安才是正經事,等忙完了此事,若真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膽找上門來胡說八道,我靖勇公府也斷不會讓人欺負。”俞文遠面上不顯,客氣回道。
周慶年見俞文遠這樣說,面上雖然放下心來,但眼底卻還隱隱有些憂愁,“如此甚好,如今府上事忙,我也就不多留公子了,等老師的喪事完畢,公子一定給周某人一個機會,好讓周某以盡地主之誼。”
俞文遠站起身來,臨去之前,俞文遠看似不經意地問道:“說起來,我素來聽聞蘇杭乃魚米之鄉,百姓富庶,風景如畫,許多名仕大儒都愛在這裡開堂立學,周大人,可是真有其事?”
周慶年身為杭州知府,杭州本地開設學堂,引導讀書風氣也算是他的一項政績,說起來便多了幾分自豪之意:“這倒不是言過其實,特別是杭州,讀書風氣鼎盛,學子芸芸。光書院就有三大九小之眾,其中不乏名師,朝堂之上也有不少蘇杭出身的才子。當然,與京城是比不了了。”
俞文遠心中自作打算,行至影壁前,俞文遠辭別周慶年,帶著人上了馬車。周慶年等到慕府的車馬行出長街,才轉身回了正堂。
周慶年的夫人劉氏從內院出來,見周慶年面帶愁緒,奉上茶有些好奇地問道:“老爺這是怎麼了,不是與俞公子相談甚歡嗎?怎麼看著有些愁眉不展?”
周慶年接過妻子端上來的茶,也不喝,隨手放到一邊,說道:“我實在有些放心不下,不知這靖勇公府,對慕家小姐來說,是不是個好去處啊。”劉夫人嫁給周慶年十幾年,孃家不顯,對有些事看不太通透,只道:“靖勇公府那可是國公府,又是慕小姐的親外祖家,怎麼能不是個好地方?總比慕家來得好,不是我愛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