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剛登基不久,還沒見過這麼大陣仗,不自覺地把腰挺得筆直,臉上掛著僵硬的微笑,眼睛直勾勾地看著一個方向,也不知道是在看些什麼。
“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跪在地上的臣子們,無論是南腔還是北調,統統齊聲高喊,響聲震天。
小皇帝顯然是被這陣勢嚇愣了。臣子們三拜九叩已然完畢,可他還是沒下達命令。有些年事已高的老臣,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兩腿發麻,卻也不敢起身。
“陛下,該叫平身啦!”
小皇帝身邊的老太監徐圓,踩著小碎步挪到了車駕前,輕輕地說。
“哦哦對……”
小皇帝彷彿如夢初醒,趕緊高喊:
“眾卿平身!”
十三歲的男孩子正處在變聲期,嗓音本就嘶啞,這般扯喉嚨喊,幾近破音。
可是底下沒有人敢笑,也沒有人敢議論。齊聲謝過陛下後,便相互攙扶著站起身來。
照常來講,皇帝一到,儀式也就正式開始了,大齊歷代皆是如此,可到了公孫鴻這一代,事情卻發生了改變。
不少人不明就裡,紛紛看向禮部尚書,用眼神催促他趕緊推進流程。可那禮部尚書卻臊眉耷眼,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揹著雙手,一聲也不吭。
坐在龍輦上的小皇帝也一聲不吭。他的後背挺得更直了,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上,臉上的笑容也絲毫不變。
這可是怪事了,皇上都一動不動,那底下做臣子的,哪有敢喊累的,可是,這到底是在等什麼啊?眾人就這般靜靜地僵持著,一直等到天色大亮,才等來了新動靜。
“太后娘娘駕到!”
這次騎馬來傳信的是位老太監,馬騎得穩,聲音也穩,就連走路的步伐,也比之前的小太監穩上十分。
傳信的人淡定從容,可底下的人卻亂成了粥。
這不是迎接功臣的場合嗎,她太后來做什麼?有些來自偏遠地區資訊不通暢的臣子,震驚地和身邊人討論起來。這歷朝歷代,都是皇帝親率百官迎接,根本沒有太后參與的先例啊!
眼瞅著太后的車馬就要到了,費大人回過頭,狠狠地瞪了那群沒有見識的,責令他們安靜下來。
公孫決並不屬於那群沒見識的人,今日會出這樣的事情,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甚至對他們的大戲來說,還是件好事。
朝堂之上,太后便藏在簾子後聽政,朝下皇帝私自召見,太后還要派心腹太監在一旁明目張膽地偷聽。
今日這麼大的場合,如果太后不來摻和一場,怎麼證明皇上是個萬事聽她話的乖孩子呢?
太后的車馬與皇帝同寬,由於裝著垂幔和長紗,看上去似乎比皇帝的車更高些。
太后的車駕就停在皇帝的旁邊,挑起外面的厚簾,裡面還有層薄紗遮擋著,禮部尚書費大人見太后馬車停穩,便帶頭高呼:
“拜見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福澤綿延,護佑大齊,萬事長安。”
小皇帝來時,沒見他如此多話,太后一到,反而一套又一套了。底下的臣子們有些發愣,這事先也沒排練啊,你剛剛說了啥,沒有聽清楚啊。
可是懵然的並不是全部人,還有不少知曉這口號的,散落在隊伍不同的角落,聽了費勁的呼聲,就好像聽到訊號一樣,齊聲山呼:
“太后娘娘,福澤綿延,護佑大齊,萬事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