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改革 (第1/2頁)
大唐:開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島 落淺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來人。”李弘說道。
那些老兵以為李弘也想將他們驅逐,正準備繼續求情時,李弘繼續道
“將這些曾為國效力,闊國邊疆的老兵們好生安頓下去,他們不是什麼卑賤的奴僕,而是被大唐的遺忘了的功臣!”
爭奪糧食的難民以及發放難糧的官兵們紛紛看著李弘。
這個大唐的太子在大家眼裡,現在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老兵們紛紛喜極而泣,不停地稽首扣頭,喊到:“謝太子恩典,謝太子恩典!”
“快快請起,雖說是論先君臣,但長輩們的叩首晚輩真的擔待不起。”
李弘連忙將他們一個個扶起。
繼續道:“我記得宮外還有一座宅院無人居住,命人打掃乾淨,將老臣們接進去好好安度餘生。”
“再安排幾個人去伺候飲食起居,切勿怠慢了!”
一切都吩咐好了。
其中一個老兵實在不知如何表達心中的感激,只得掩面大哭起來。
是啊,自從朝代換代後,自己是個受人敬仰計程車兵的事便漸漸被人們淡忘。
一直過著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苦了太久了。
如今重新得到認可,是他這輩子都不曾想到的,這比飽飽的吃上一頓都來的滿足。
在不遠處觀察到一切的許敬宗將此事飛鴿傳書給了武媚娘。
“稟告皇后娘娘,許敬宗傳的信來了。”
武媚娘接過信看了起來。
好啊,這孩子總歸是善良、明是非的。武媚娘欣慰的想道,嘴角也不自覺翹起來。
就算她與李弘再不對頭,但總歸是母子,關心的情懷自然不會少。
但轉念一想,如今洪澇嚴重,國家糧倉日益空虛,邊地軍糧供給龐大,如若繼續這般放任不管,只怕這大唐盛世要迎來變故了。
是時候整頓一下大唐的風氣了,驕奢淫逸,貪名取利的官員和大臣太多,這日漸奢靡之風如若不治,民心難定。
貧富差距懸殊,百姓生活辛苦回報太低,近年來種糧也要繳納賦稅,田地越多賦稅越重,是導致百姓們有心種植無力訴說的根本原因。
“是時候進行大唐改革了…”武媚娘默默嘀咕著,“也許這次,也是我地位鞏固的大好時機。”
幾日後,李治與武媚娘起駕回京,他們叫來李弘瞭解近日所發生之事。
“弘兒啊,那些留宿宮外的…都是些什麼人?”
李治與武媚娘所在的洛陽一切安好,近幾日也無心理會朝政之事,看到這場面不禁疑惑。
武媚娘有眼線安插,自然是事事據悉,但為了假裝無事,藉此順勢演了下去:
“是啊弘兒,我們不在的這幾日,到底發生了什麼?路過的莊稼地本應是即將豐收之際,如今看來怎麼如此荒蕪?”
“回母后,你們去洛陽的這幾日,長安接連不斷的暴雨,導致洪澇,毀了方圓百里地內的所有莊稼。”
李弘故意藉機批判自己博得武媚孃的信任,“所以兒臣…擅自開倉放糧,並接濟了所有難民。”
李治聽後很是震驚:“國家糧倉可是軍糧的主要輸出地,要是國糧空虛,邊地戰士沒有糧食哪來的力氣抵禦外族勢力?”
“這……”李弘說不上來,他一心想著救濟難民,博得武媚娘好感,卻不曾想過這方面:“是兒臣思慮不周。”
“無妨,你心繫百姓也是個好事。”武媚娘為李弘說話,“皇上,弘兒也是心念著百姓,別怪罪於他了。”
李治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李弘見狀趕忙叩首:“多謝父親不怪之恩。”
武媚娘又說道:“弘兒博覽群書,應當聽過糧倉管理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