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月城外。
小鏡山下。
李家村。
這一日,十月初一。
是拜山的日子。村民們從白日裡便就殺豬宰羊,為山神娘娘準備著貢品。以盼望進山打獵的時候能夠得到山神娘娘的庇護。
這是李家村的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
村民們依賴小鏡山賜給他們獵物,敬奉這座山的山神,恪守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在這山腳下小心翼翼的討生活。
深夜。
也不知從哪竄出來一片烏雲,遮住了原本明亮的月亮。
山腳下黑壓壓一片,忽然變大的山風也寒冷了許多。
但這些都擋不住村民們對祭拜山神娘娘的熱情。
他們在山神廟前架起了篝火,擺上了酒席,漢子們摔跤比力氣,婦人們聚在一起拉家常,場面好不熱鬧。
但是,這都與李家村東頭一戶人家的三個小娃無關。
李瓶兒是家中老大,今年七歲,有兩個弟弟,大的五歲,三娃子剛斷奶。
她們父母雖是李家村的人,卻不是獵戶,而是在城中一位大戶人家做長工,回家的時間很少。三娃子斷奶後,母親就去了主人家做工。
因此他們夫婦把孩子託付給了鄰家婆婆照顧,每月給那婆婆三十個銅錢。隔三五個月才會帶著很多好東西,回家住幾天。雖和孩子聚少離多,但在城裡討生活,掙得畢竟比上山打獵多一些。
他們每年都會念叨著等攢夠了錢,就在城裡買房子,把三個娃接到城裡去住,連同鄰家婆婆一起。
老婆婆盼著那一天,而李瓶兒年紀小,則只想父母陪在身邊……
今天是祭拜山神娘娘的日子,也不知老婆婆是因為給山神娘娘上香,還是隻顧著那裡的熱鬧,一直遲遲未歸。
夜,漸漸深了。
剛剛的大月亮天也被烏雲遮蔽。房間裡黑壓壓一片,伸手不見五指。
兩個弟弟已經睡熟,李瓶兒則睜著小眼睛沒有睡著,盼著婆婆早點回家。
“廟會都散了。婆婆怎麼還沒回來?”她想著。
哇……
忽然,只有一歲多的三娃子不知怎的鬧騰著哭了起來。
李瓶兒爬起身,把三娃子摟在懷裡,學著婆婆那樣搖晃著,嘴裡念念叨叨。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看一遍,一覺睡到大天亮……”
呼~
外面傳來一陣陣風聲,發出嗚嗚的聲音,聽上去像是有人在捂著嘴叫。
“姐姐,我有點害怕。”
五歲的弟弟被三娃子的哭聲吵醒,揉著眼睛悄悄的對李瓶兒問道:
“婆婆怎還沒回家。”
“我不知道。”李瓶兒一邊哄著小弟,一邊說。
正哄著的時候,院子裡傳來敲門聲
婆婆臨走前,讓他們把院門鎖上來著。
“是婆婆回來了。”
小弟叫了一聲就跑了下去,李瓶兒也想跟上,但懷裡的的三娃子哭鬧的更兇了,只好先哄著。
“婆婆,天這麼黑,你燈籠呢?”院子裡小弟的聲音傳來。
“路上摔了一跤,弄壞了。”
“咿?你臉上怎麼毛茸茸的?”
“天冷,裹了張皮子。”
“你後面長長的是什麼?”
“誒?是婆婆腰帶開了。乖孫兒”
說著話,婆婆和小弟來到了門口。
三娃子卻鬧的更兇,她一邊哄著三娃,一邊想去點燈。
“你做啥?”婆婆立即喊了一下,幾步走到李瓶兒面前抓住對方。
李瓶兒感覺自己胳膊被一隻大手抓住,一時間有